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之父,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可谓无人能出其右,但笔者非经济学出生,也没有完整地读过《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等亚当斯密的著作,不过也曾想好好地去读,但苦于才疏学浅,不能读懂,也就没读下去了,这里笔者引用的两个他的观点来自与《读书》杂志的一边文章,具体的那边文章也记不起来了,只是觉得这篇文章的两个观点对理解管理很有启发,也就记住了。

一、分工

分工可谓是普通人说起亚当斯密必提及的一个词汇,仿佛亚当斯密就等于分工。而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来自于分工,泰勒科学管理的核心可谓就是通过分工提高效率,随后的管理百年绝大多数也都是延着这条线往下走,福特的流水线,组织设计中的专业化、职能化等等无不是分工的具体表现。可是到了今天,所谓的知识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似乎出现了一些“反分工”的论调,比如去中心化论,就如Nervos首席架构师Jan日前在接受区块链媒体橙皮书采访时所言,完全去中心化其实是反分工的,分工一定会出现中心化。因为把一件事专门交给一个来做,就需要信任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一个中心。

但是,笔者认为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只会使分工越来越盛,因为分工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的生理特性决定的。人类的生理特性决定了人类个体存在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极限,就如百米跑的世界记录可能永远无法突破9秒大关一样。人类要提高效率,唯一可以实现的途径就是在一点上不断突破,也就是在专业性上不断强化,这样分工就是必然的结果。

再说到管理,管理的意义不在于别的,在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笔者认为管理就是如何管好分工,管理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分工,通过管好分工提高组织的效率,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也应该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越来越精细化的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体系。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并没有改变管理的本质,它只是通过提升人处理事务的效率与降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从而使组织出现了扁平化(因为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人的管理幅度可以大大增加),而绝非让组织没有了科层,没有了分工。

二、利己

利己是现代管理学中“经济人”假设的基础。可以说“利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原始动力,如果没有了利己,也就没有了竞争,社会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亚当斯密也认为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利己在不违背法律、不危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是完全正当的,在道德上具有合理性。

说到管理,我们要看到这种“利己主义”的正当性,更为关键的是如何管理好这种“利己主义”,要使组织的管理行为在本身上具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制度安排,也就是如何使个人的诉求与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人在追求利己的同时带来组织目标的实现,不能一味强调员工要“给”,而非“取”,价值观高度认同的前提是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就如华为的文化“以奋斗者为本”,但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是“不能让雷锋吃亏”。

如果说分工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正确认识,那么利己就是对人的心理动物属性的正确把握,管理是激发人的潜力,忽视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tq/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