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数据48VS46特朗普反超扒一扒
特朗普8月30日在推特上得意洋洋的回应:进展顺利。 由跨大西洋智库民主研究所进行的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全国范围内以48%对46%的优势领先于拜登。 这份民调也让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爱荷华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五个关键摇摆州处于领先。 同期另外一份民调结果显示,深蓝州票,深红州票。 拜登只要保住浅蓝州67票就赢了,特朗普则除了保住浅红州38票,把不确定州96票全拿到,还要从浅蓝州夺过11票才够。 所以特朗普比拜登更难受,甚至比上届更难度更大,因为美国又蓝了一些,要创造更大奇迹。 美国的民调太多,有些民调选取的样本代表性不够,把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民调根据调查样本的大小,地域等归纳权重,聚合称一幅图 这幅图中的数据相对稳定,民调数据走势的参考价值更大。 可以看出今年7月份特朗普差距最大达到14个百分点,那时候的特朗普正在疫情甩锅、打嘴仗,甚至做出了看似特别出格的事情。 7月21题,特拉普突然要求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 7月27日,采取了对策,驻“成”都领事馆闭馆。 民调支持率落后拜登十几个百分点,再这样整下去,位置都玩没了,能不急嘛!由此特拉普的主要行动转向了总统竞选。 特朗普还能创造4年前的大翻盘吗? 特朗普年在普选票方面落后希拉里万票的情况下,凭借选举人票:的优势击败后者,当选总统。 当时很多人质疑,背后是否有违规操作,实际上这种情况历史上也有发生过,比如:年、年、0年。 美国选举制度历史是从华盛顿开始的,凭借着领导独立战争的功勋,两次全票当选总统。 年制宪会议设定总统选举办法:13个邦个推举两名代表投票选举总统。 两党选举由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开创,在联邦党的基础上成立了民主共和党,导致两位老战友亚当斯(第二任总统)和杰斐逊尖锐对立,几十年后才握手言和。 杰斐逊竞选总统时颇具戏剧性,8个州选择杰斐逊,6个州选择伯尔,另外两个州马里兰州和弗蒙特州投票相等,谁也没能获得其选票,一直经过36次投票最终才确定杰斐逊胜出。 民主共和党逐步发展壮大,分裂为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集团的民主党和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利益集团的共和党,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南方民主党人不满选举结果,内战爆发。 林肯领导内战,北方获得胜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诞生没多久的共和党实力逐渐增强,与民主党旗鼓相当,两党竞选制基本定型。 从总统选举制演化的历史,可以清晰的看见:总统是由州代表选举产生,最初13个州,现在50个州,每个州的权重因历史和人口等因素不一样,体现是各州选举人票的数量,分配如下: 选举人票一共张。美国50个州不论人口多少,每个州都有2张固定选票,首都华盛顿特区则有3票,即为张票。余下张票按每州的人口数分配,人口越多的洲拥有的选举人票也越多。 总统竞选到底竞争的是什么?就是张选举人票。 选举人票由普通选票决定,也就是在一个州获得51%选票,则斩获该州全部的选举人票(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采用众议员选区方式,不影响大局)。 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有55张选举人票,如果特拉普在该州获得普选票51%,则斩获全部的加州55张选举人票。 总统由张选举人票决定,张选票由每个州的普选票决定。 搞明白这个关键点,竞选活动的核心发力点也就清楚了。 那些摇摆州,就是两党投票差不多,可以争取超过51%的那些洲,比如红脖子带铁锈州等等,直接发放救助补贴,强行推销农产品等等这是明面上的举措。 激化社会阶层矛盾,制造事端,暴力事件等,比如前几天双方的支持者互有伤亡,这是桌子下面的手段,虽然大家心里清楚,但是谁都不愿意公开承认。 真正核武级别是投票率,这才是胜选的关键。 最近20多年总统选举的数据显示,民主党投票率大幅领先的时候获胜,比如克林顿、奥巴马;共和党投票率领先或者持平时获胜,比如小布什、特朗普。 请注意8年的时候发生了次贷危机,失业率高升,股市重挫,所以民主党投票率飙升,把少数族裔奥巴马选进白宫。 年的情况有些类似,发生了新冠疫情,失业率高升,股市特朗普不惜代价的保护,就是不想08年的情况重演。 两党竞选总统,各种宣传造势,实际上拼的是增加投票率,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改变一个不支持自己的人思想不容易,促进支持自己的人采取投票行动更容易。 不愿意采取行动去投票的人,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个比例超过40%。 美国投票率低是有原因的,在建国初期仅限于有产业的人拥有选举权投票,然后二百多年里,拥有选举权的群体逐步扩大。 一直到年宪法第二十四修正案通过,许多少数族裔均获得了选举权,但是很多习惯难以改变,投票率一直在55%左右。 想要获得更多的选票,竞选人很大的努力都是在开发这些不习惯参与投票的群体。 两党采取提升投票率的手段不相同,民主党利用高失业率,鼓动、培训最底层的少数族裔觉醒政治意识,比如各种抗议、集会,增加投票率。 共和党特朗普本人的风格,能很好的煽动选民狂热的情绪,一个狂热的选民会影响身边亲戚朋友3个人投票,被带动的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 这是特朗普获胜的背后关键,民调数据和结果不符的原因就在这,那些沉默的人,民调机构收集不到数据,但是因为狂热的选民影响参加投票给特朗普。 明白了这个背后胜选的关键因素,就会知道特朗普的竞选核心思路:制造狂热的簇拥选民。 从“制造狂热的簇拥选民”这个诉求,理解特朗普每次的演讲就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出这样的话,“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没错。那是上帝在考验我。”跟上帝对话,看上去很不理智,对了,特朗普要的就是不理智的“狂热”。 狂热的选民要的是直白、强硬和胜利,不要道理,理智与狂热本就对立。 很多时候特朗普表态非常强硬,比如说,“第二阶段贸易谈判,没兴趣……”,而白宫立刻站出来说双方正在沟通。 选民之外的人听不懂,特拉普的目标就接近成功了。 特朗普往往需要一个话题,一个理由,煽动狂热的选民。 特朗普今年总统竞选面对的形势比较艰难,执政几年对共和党进行了“清洗”,虽然获得了绝对的拥护,也增加了敌人数量。 取得的经济发展漂亮业绩,被疫情冲击得碎了一地,据预测今年美国经济负增长以成定局,民众呈现明显的阶层分裂。 股市一直在高位运行,是一柄高悬的利剑。 按照正常的历史运行规律,民主党应该胜出,但是特朗普煽动底层民众的力量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特朗普为了制造狂热的选民,会无所不用其极追求强硬和胜利,用国际话题刺激国内局势。 未来两个月的世界将不得安宁。 喜欢请点在看和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tq/6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出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