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5/5788521.html

摄影对话

年始,人民摄影报推出了“摄影对话”栏目,邀请摄影名家、编辑、记者对在各个摄影领域中有成就、有创新、有思想、有代表性的摄影师、策展人、评论家进行对话。深入他们的内心,挖掘我们不曾熟悉的细节。本期对话由人民摄影报记者李旻晖对话策展人郭广林、planit开发者乔文杰。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现场,一场名为“日月星辰——planit数据算法与景观摄影”的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展出的风光作品是通过一款planit的手机应用计划后拍摄到的,这一技术将科技与摄影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风光摄影创作方式,让摄影变得更便捷、更有效。展览获得了本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策展人大奖。planit有着怎样的功能,对传统的风光摄影有哪些影响?为此本报记者与策展人郭广林(以下简称郭)、planit开发者乔文杰(美籍华人,以下简称乔)进行了对话。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为风光摄影策展?您认为这个展览有什么特别之处?

郭广林:我并不是因为风光摄影才策这个展,我更看重的是它所隐含的数据消费理念。科技的进步让人类生活更加方便和人性化。随着高科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摄影师也应该一同进步,Planit便是应运而生的产物。

在IT行业,美国和印度处于领先地位。这个软件由华人开创出来,并且有很多创造性的东西,我认为值得为它骄傲。现在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讲究更高的时间性和效率性。这个创造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一创造不仅提高了个人的消费品质,也展现了一种数据美学。

巴塔哥尼亚之秋夜张焰摄

记者:此次展览,在每张作品旁边都附有使用Planit拍摄的数据,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好奇。同时,展场布置也呈现出一种很梦幻的感觉。您在布展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郭广林:我这次按照日月星辰的规律,挑选的每张作品都有星空,都很深邃。其实中国对天象的记录很早就有,“日食修德,月食修刑。”我希望给大家多一些思考。布展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怎样能使展览更有寓意,不要让大家一看到宇宙就感到很虚无。所以挑选的这些作品中不仅有星河、太阳,也有自然的地标,中间还穿插了一些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

纽约42大道(日出时)悬日奇观童加涵摄

记者:您最初接触风光摄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去编写这个软件?

乔文杰:我最初接触风光摄影的时候,发现风光外拍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经常需要起早贪黑,风餐露宿。有时想好了一个拍摄主题,却因为种种突发原因没有拍成,非常失望。我当时也试图用其他一些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最后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这些软件的数据不是特别精确,尤其是和地景结合考虑的时候。而且它们不是专门为风光摄影师设计的,所以我决定自己编写专门为摄影师服务的软件,这样也可以发挥我本身就是软件工程师的优势。

优塞米蒂山谷月虹朱桦摄

记者:Planit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给传统风光摄影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乔文杰:对传统摄影师而言,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大家在拍摄时都挤到同一个机位,拍到的作品都一模一样,这样风光摄影就失去了它的拍摄意义。这个软件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对光影的效果有一个很好的掌握,比如太阳、月亮的位置,银河和星辰的位置,这个位置能够让我们拍到不一样的作品,也就不用去抢同一个机位去拍了。Planit可以帮助你找到时间坐标和地理坐标,这个对传统风光摄影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这个功能就是把日月星辰作为我们的一个创作元素放到画面中,而且可以提前构图,确定用什么样的器材和焦距。Planit也是第一次把摄影计划这个概念引入到风光摄影中,以前风光摄影大部分都是先去拍,然后通过后期制作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Planit是引进了风光摄影前期计划的概念。现在我提前做好计划后,就可以一个人在某一个机位,找到风光效果最好的角度。

月亮和半丘山乔文杰摄

记者:在您使用Planit拍摄的作品中,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幅作品是哪个?能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拍摄经过么?

乔文杰: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幅是我使用Planit再现的安塞尔·亚当斯的《月亮和半丘山》。这幅经典的风景摄影作品是亚当斯在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创作的。我以这幅作品场景为模本,用Planit推算出可以再现同样月亮大小、位置与阳光角度的具体时间,这一天就是年12月29日下午。于是我从圣地亚哥开车8个小时到达那里,拍摄了这幅很有意思的作品。当然拍摄这幅作品并非是为了模仿亚当斯,而是为了向亚当斯致敬。对比我的作品和亚当斯的原作,其他几乎是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经过57年的沧海桑田,下面的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年是这年里面最接近的一次。下一次比较接近要到年了。

环金茂大串烧曾诚宇摄

记者: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摄影也应该变得有效而富于合理性。您如何看待科技对影像发展的前景?

乔文杰: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在与时俱进,如果墨守成规,这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很缓慢。摄影也一样,如果大家都停留在几十年不变的技术上面,这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局限。比如在这种大数据时代,我们对日月星辰数据的掌握,对风光摄影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样,如果放在以前,你可能要等上好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拍到你想要的画面。现在通过计算,你就可以准确地算出什么时候可以拍到,这样利用科技,给我们一个更大的创作和创新的空间。科技对于影像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摄影人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往期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摄影对话①|肖全:绕不开的肖像摄影

摄影对话②|陶明:在平凡中发现精彩

摄影对话③|高均海:用影像传递国花梦

摄影对话④|王志清:无人机,洞开摄影的另一扇门

摄影对话⑤|王身敦: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

摄影对话⑥|张巍:不再浪费时间想摄影是什么

摄影对话⑦|赵亢:用你的风格为作品打上标签

摄影对话⑧|杨文彬:大学也是未来社会形态的预言

摄影对话⑨|薛冬:后摄影时代的

摄影对话⑩|金思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tq/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