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非洲电讯第期
致读者的信 尊敬的读者: 本期继续聊新冠疫情中的非洲。从2月中旬第一例病例在埃及确认至今已三个月,非洲整体上一直处在全球各地区感染比例和死亡率最低,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之前种种预测的大规模爆发。下图是截止到5月12日非洲与全球对比情况(非政府组织睿纳新的统计)。 很多观察家从气候炎热、人口年轻化、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让人口流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少、常年遭受各种疾病侵扰的非洲人抵抗力更强等方面,分析非洲在此次疫情间的表现是“坏事变好事”。笔者认为,以上因素还有待更多数据采集比对进行实证研究才能得出科学论断,但首先应该被归因的还是非洲大陆对于此次疫情的应对准备,读者可以参考3月份发表的《北大非洲电讯》第期中收集和整理的非洲大陆层面和各个国家从1月份以来的相关应对举措。非洲疾控中心主任JohnNkengasong博士发表的报告,用一个图示显示了大陆是如何迅速制定战略、成立专门应对机制并提升对于病毒的诊断能力的,显示出非盟在此次应对疫情方面惊人的集体应对能力。技术工作组无疑是应对的核心力量,然而没有整个非盟治理团队的指导,没有财务、运输和卫生专业部门的协调工作,很难想象一个面积3千多平方公里、覆盖13亿多人口的大陆能够如此迅速地将技术指导和支持分解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次区域、并进一步调动54个国家集体行动起来,取得如此明显的成效。 就病毒检测能力而言,能力建设的速度是可圈可点的:1月份为零,2月初2国,2月末43国,也就是说3月份出现第一例病例前大部分国家已经可以检测。 非盟成立专门的“新冠肺炎疫情响应基金”,除了直接应用于监控、治疗和控制传染等项目,最值得称道的是以社区传播、风险提示的方式,响应之前外界普遍忧虑的城市非正式居住区/贫民区的防控难点---非洲各国迅速关闭机场口岸以后,感染风险已经从外防输入转入到内防扩散。 在这些很难进行的社交距离控制的社区,除了通过唤醒民众意识自觉增强防护能力以外,非洲疾控中心还强化了社区诊所的能力,并且形成了大陆范围内4千多个诊所的网络,每周联席讨论。 对于当下的任务,非盟疾病中心提出要加速检测、接触者追踪和隔离、保护有限的医护人员、增强社区布置医护人员和医治能力的任务。 具体还制定了接下来的4个月中检测数目的目标、建立非洲大陆范围内统一采购以及部署医务工作者追踪密切接触者等任务。根据不同的预测大陆感染速度的曲线,疾控中心也预算除了多少防护用品的需求曲线,这些都有利于大陆采取更加有效防控措施。 国家层面的表现也是非常好的,有些在非洲华侨华人甚至表示,客居国家有效的应对能力,使自己逐渐改变了原来要回到中国“避难”的想法。根据非政府组织睿纳新的统计,截止到5月12日,52个非洲国家共出台了项措施支持本国公民与企业缓解新冠肺炎给非洲经济转型和人员流动带来的不便与影响。 42个非洲国家已拨出具体预算来提供支持措施,也包括医疗投入,各个国家平均花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来应对疫情,南非高达7.06%,这些预算加在一起达到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预算中只有32%来源于外部——与外界经常讥讽非洲的“依赖性”不同,非洲国家在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支持自己的人民渡过难关。 睿纳新将这些国家做了应对疫情“模范排名”,埃及、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肯尼亚、加纳等都在“十佳”榜上。值得一提的是,加纳连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乌干达五国都实现了利用现有工厂转型生产抗疫物资,而马里则是颁布最细致的社会经济举措,制定具体惠及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及非正式机构)渡过难关的国家;博茨瓦纳除了第一时间向不能工作的民众发放现金生活补贴,类似的还有安哥拉、莱索托、毛里求斯、阿尔及利亚,还调低了燃油价格补贴民众。肯尼亚和摩洛哥是唯一的设计了安全、开放的市场(每两个商贩之间间距1.5米,同时在市场出入口准备洗手设施等)、同时符合“社交距离”法律的国家,摩洛哥还特别重点针对非正规工人(开放安全的露天市场)和中小业主的举措。 这些创新性的应对疫情举措不一而足,由此可见,面对这场被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称作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经历的最大灾难,非洲国家并非人们通常想当然的“失败国家”,不是想像中的全球抗疫中的“黑洞”,而是堪称整体表现不俗。然而,中国的媒体对于非洲本来就缺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jd/5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猪丹毒猪场不可忽视的存在
- 下一篇文章: 毕业特辑祁诣曾以梦为马,驰骋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