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川、冻土、湖泊、植被、野生动物到农牧民生计,气候变化正对青藏高原产生深远的影响。高原有可能面临一百万年来最热的气候条件,而其对于野生动物的影响,仍极缺乏实证研究。“我们不知道未来究竟有多糟糕”,说不定是立即行动、消除威胁的最好理由。崩塌的冰川与上涨的湖泊年7月17日,阿鲁雪山。毫无征兆地,六千万立方米的冰川突然向东北方向垮塌,泻入旁边的阿鲁盆地。几分钟内,呼啸而下的冰石覆盖了十平方公里土地,埋葬了数百头牲畜,以及九名不知所措的牧人。冰崩现场/网络两个月后,附近另一条冰川再次大范围垮塌。“一连两次,这绝对史无前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灾害专家大卫·派特利(DavePetley)教授震惊道。阿鲁雪山位于西藏西北部。长久以来,这里冰川被认为比较稳定,不像藏东南区域常发生冰川跃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群国际研究人员迅速集结,利用卫星影像和电脑模型探究其成因。“考虑到崩塌速度和覆盖度,我认为这只可能是融水引发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地球科学专家罗尼·汤普森(LonnieThompson)教授说,“融水增加,在冰川底部渗流,导致冰崩。”卫星图片显示冰崩前后对比/网络阿鲁冰川的灾难,轰然托显出青藏高原36,座冰川的消融现实。中科院青藏所姚檀栋院士的团队发现,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退缩严重。年代以来,冰川退缩加速。高原外围的冰川退缩速度最快,每年可达50米。高原腹地的冰川,如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的普若岗日冰川,退缩速度较慢,但平均每年也将近10米。冰川融水注入内流区的湖泊,导致湖泊水位上涨。至年,三十年间西藏中部色林错湖区的八座湖泊面积扩大了10.9%,淹没周边多平方公里的牧场。色林错也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卫星图片显示色林错扩大前后对比/网络湖泊的变化无处不在。上世纪80年代,一条简易公路从羌塘腹地的恰岗错边经过,连通附近乡镇。年,公路被湖水淹没,不得不移址重建。湖边的牧民说:“湖水还在涨,公路现在搬了,将来还要搬。”恰岗措和附近的乡镇(左上方山下),老路已被淹没在湛蓝的湖水中/燕山亭罪魁祸首,正是气候变化。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度,远超全球许多区域。年,研究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个气象站52年的记录,发现半个世纪以来高原气候显著地持续变暖。海拔米以上的区域尤甚。高原地表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摄氏度。而同一时期,全球平均每十年温度才升高0.摄氏度。融化的冻土与退化的草地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深入地下。冻土是指含冰的岩石和土壤,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对温度极为敏感。在中纬度的高海拔地区,永冻层的形成取决于海拔高度。永冻层以上,土壤会季节性融化,称为活跃层。上世纪50年代初,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为了保障公路安全,工程师们长期监测公路沿线的冻土层。几十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形成冻土层的临界海拔不断提升,而且活跃层不断变厚。年,青藏公路道班附近的冻土层厚达5.5米;到年,冻土层已完全消失。-年间,沱沱河的冻土活跃层每年变厚2-10公分。青藏高原冻土带分布图。蓝色为冻土带,黄色为季节性冻土区,红线为监测的公路/Cheng,G.Wu,T.()那么,地表的植被受何影响?冻土层退化对植被的影响十分复杂。与极地不同,青藏高原的冻土含冰量少、活跃层厚。冻土层退化,使得上层土壤的渗水性增加,地表更加干旱;而且永冻层面距地表越远,上层土壤水分含量越低。如此一来,地表植被逐渐稀疏,高寒草甸和草原退缩,适应干冷条件的植物群落扩张,比如灌木。研究人员认为冻土融化是高原植被退化的主因之一,而当地牧民也有同样的观察。61岁的次松住在长江上游的通天河,一辈子放牧为生。“今年饿死了一百多头牛羊,”他抱怨说,“以前地上的草厚厚的。现在?只有薄薄一层。”冻土剖面示意图/网络然而,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还不仅仅通过冻土这条途径。提前的春天和上攀的植物但是,全球变暖还会让春天提前、夏季延长。这对高原的花花草草没有好处吗?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使用遥感技术,分析了-年青藏高原的草甸带和草原带的生长季变化情况。这一时期内,高原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并无阶段性变化。但研究人员发现,生长季节不但没有延长,反而缩短了三到四周。从年到90年代中期,生长季节开始(植被变绿)的时间稍稍提前;此后直至年,变绿的时间快速推迟。生长季节的结束时间呢?二十多年来,草甸带没有明显变化,草原带逐渐前提。上图:草原带(Steppe)和草甸带(Meadow)生长季开始和结束的变化趋势。下图:青藏高原各区域植被生长期开始时间的区别。黑色,无草或草极少的区域;深绿,四月末;浅绿,五月初;浅黄,五月末;深黄,六月初;红色,六月末/Yu,H.etal.()什么原因?头十几年,温暖的春季令植被萌芽期提前。冬季,高原植物进入休眠期,但它们需要一定数量的累计有效低温时数,才能打破休眠。随着高原冬季越来越暖和,植物休眠期不断延长,于是第二年春季的萌芽期推迟。而在草原带,七八月份的高温让植物加快速度生长,于是生长季反而提前结束。不仅如此,气候变化还会迫使植物攀登喜马拉雅。从至年,一到夏天,印度德里大学的亚斯梅因·特尔瓦拉(YasmeenTelwala)就在喜马拉雅群峰间跋涉,记录植物分布的海拔带。他从19世纪的历史资料里挑选记录精确翔实、未受放牧干扰的植物种类——最终锁定了种本土植物,然后观察气候变化对它们的影响。喜马拉雅研究区域里的跋涉者/网络特尔瓦拉发现,这些植物的分布区平均上移了米。将近12%的物种,分布区上移多米,只有9%分布区上下缘的海拔没有显著变化。原先分布较低的植物,向上迁移的幅度最大。这些植物分布上移的趋势,比阿尔卑斯山脉的更加显著。特尔瓦拉认为,这是气候变化的结果。过去一百多年中,当地夏季气温上升了1.5摄氏度,冬季升温则两倍于此。在喜马拉雅,往上攀登,不失为降温的好方法。一刹那故园沧桑恐龙灭绝,高原隆升。那木措和色林措曾一片汪洋,松和冷杉也曾在唐古拉山麓葱茏。野生动物在漫长的进化旅程中,与高原的气候丝丝入扣。历史上高原的气候也曾动荡,但从未像近一百年来这么快速。当气候变化改变生态资源的物候、结构、分布、数量和质量,野生动物将受到哪些影响?北冰洋浮冰上的北极熊,则是一例鲜明的象征。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北极熊的体重、数量、繁殖成功率均有下降。这很可能跟气候变化导致海冰提前融化有关,北极熊捕猎更难了。(详见北极熊:托尔·拉森如何建立保护的科学基础?)浮冰上的北极熊/网络青藏高原的动物呢?气候变化是否改变了藏羚羊的迁徙模式?湿草甸不断退缩,野牦牛是否被迫落脚其它栖息地?林线上升会不会压缩雪豹的生存空间?年,中科院动物所研究人员模拟了气候变化对22种高原有蹄类的影响。文章认为,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55-68%的有蹄类局部濒危,4-7种全面濒危。气候变化将使得有蹄类的适宜分布区普遍北移,平均幅度达公里。藏东南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受到严重削弱。李娟博士对雪豹栖息地的分析发现,随着气候变暖,雪豹栖息地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变迁。横断山和喜马拉雅的很多区域将可能不再适宜雪豹,全球雪豹栖息地破碎化进一步加剧(详见

科学

林线之上,雪线之下:雪豹的气候变化庇护所)。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对野牦牛栖息地的模拟表明,野牦牛目前适宜的季节性栖息地,49%-98%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详见野牦牛:看不到尸体,不等于安全)。野生动物熬过了百万年巨变,才进化至此。可留给它们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时间,不过弹指刹那。遗憾的是,除了上述模型结果,对于近代气候变化对高原野生动物的影响,严谨的观察和研究十分罕见。不确定未来的确定做法野生动物沧桑故园,人也无法独善其身。通天河牧民次松家西南公里,拉达克农民次旺罗布也在发愁。青藏高原西南缘的拉达克气候干旱,村民完全依靠冰川融水。过去十几年间,村庄周边的冰川几乎消融殆尽,仅存的冰川也退缩了10公里之远。三月春播,田地无水。因为争水,父子反目、兄弟阋墙。次旺罗布决定改变这种状况。他在村庄旁边的阴凉坡地上,自建了一个简易水库,将丰水期的融水引入。几个冬天下来,水库逐渐变成一座人工冰川,发挥重要的水利调节作用。农耕季节,村民终于有了水源补充。次旺罗布和他的人造冰川/HuffPost同样,在高原腹地的牧区,封育草场的围栏,拦不住天公搞怪;杀死鼠兔的毒药,治不好冻土融化。把人和牲畜圈起来、把草场分隔开,恐怕不是普适高原的办法,导致世居这里的牧民,决心没了、借口多了、千百年来的经验断了。扩大放牧区域也不一定有效。这可能降低单位人力的经济效率,还激化同野生动物的资源竞争。别看藏羚羊满地跑,快速气候变化面前,它们远比天通河边的次松更脆弱。在失衡的穹顶下,要保持高原生物多样性,更需要当地人对关键生态资源的占有度做出让步。气候变化的巴掌拍下来,动物们必须吃得上好草、喝得上好水;不被打扰、行得远方。迁徙中的藏羚羊通过牧民的春季草场/燕山亭大局上,政府的认识,将很大程度上决定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和力度。建立超越行业部门的专项应对决策、整合用于发展和保护的资源投入,应该是重要的起点。次松们也需要弹性的生计:要想躲过气候变化的劫,仅靠牛羊将很艰难。再考虑野生动物的需求,或许有条件地转换土地利用模式、尝试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服务购买机制,是值得大力探索的方案。壮美而脆弱的藏北羌塘/燕山亭更大尺度上,除非国际社会能够做出重大改变、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否则气候变化很可能导致高原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巨大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否等同于灾难,还未可知。我们无意骑墙,只想说明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不知道未来究竟有多糟糕”,说不定是立即行动、消除威胁的最好理由。参考文献1.TelwalaY,BrookBW,ManishK,PanditMK()Climate-InducedElevationalRangeShiftsandIncreaseinPlantSpeciesRichnessinaHimalayanBiodiversityEpicentre.PLoSONE8(2):e.doi:10./journal.pone.002.AnnetteMenzelPeterFabian()GrowingseasonextendedinEurope.Nature,.3.Cheng,G.,andWu,T(),Responsesofpermafrosttoclimatechangeandtheirenvironmentalsignificance,Qinghai-TibetPlateau,J.Geophys.Res.,,F02S03,doi:10./JF.4.Yangetal.()Effectsofpermafrostdegradationonecosystems.ActaEcologicaSinica,30()33–.Liu,Xiaodong,andLibinYan.()"Elevation-dependentClimateChangeintheTibetanPlateau."OxfordResearchEncyclopediaofClimateScience.6.Mosbergen,D.()ClimateChangeIsMeltingTheRoofOfTheWorld.HuffPost.7.CocoFeng()ClimateChangeRearsItsHeadontheTibetanPlateau.HuffPost.8.Hao,Z.etal.()RecentglacialretreatinHighAsiainChinaanditsimpactonwaterresourceinNorthwestChina.TheScientificWorldJournal,Volume,ArticleID,9page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gk/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