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研究梁甲瑞海上战略通道视角下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学人简介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级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第三 海外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术交流资源共享 内容提要 凭借数量众多的岛屿、价值重要的海峡群、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未来的石油运输通道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南太平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新时期的海上战略通道。基于此,本文认为制定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应有之义。中国应充分考虑南太地区的现实形势,维持该地区的“软平衡”态势。本文建议中国的海洋战略可遵循“合理选点、合理布局、合作为先”的原则,逐步完善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太平洋岛国研究”成果 作为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在十八大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地区海洋战略。 在中国的地区海洋战略中,南太地区处于被忽略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南太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角色日益明显,中国制定该地区的海洋战略已刻不容缓。 中国规划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主要基于外在驱动因素和内在驱动因素,并应该遵循特定的原则。 1中国南太海洋战略的外在驱动因素:南太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太地区,综合地理概念、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本文将南太平洋地区界定为该地区的16个独立国家(见图1)(点击放大) 从地理位置看,南太平洋地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扼守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运输线 占据北半球通往南半球乃至南极的国际海运航线,是世界东西、南北两大战略通道的交汇处,因而成为大国极为重视的战略要地。 南太平洋地区还有很多战略岛屿,不少岛屿多港湾,补给能力强,军事利用价值大。 与此同时,这里还有三大群岛群: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因此,虽然这里并没有像位于发达地区的洲际海峡 但是在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地缘政治下,南太地区的战略通道角色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众多的战略岛屿 南太平洋地区幅员辽阔,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1/6,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外,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独立国家超过一半。 这些国家分布在海域广阔的太平洋上,大部分成为由小岛屿组成的岛国。这些岛国和地区由两万多个岛屿组成,分布在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上 分属于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区。陆地面积仅55万平方公里,但是海洋面积广阔。 在新的国际体系结构下,南太地区的地缘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就是该地区一定数量的战略岛屿。 控制战略岛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谁控制了战略岛,谁就会在海洋军事斗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战争实践看,以战略岛为前进基地和中继站,可以加快战争进程。在美国的八大战略岛屿中,南太平洋有6个(见表1)(点击放大) 大西洋和印度洋各1个,它们成为美军大规模调动的中继站和补给基地。美国以这些战略岛屿为基地,实现全球打击全球参与和全球到达的目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这些战略岛屿自然成为,美国对付全球“无赖国家”的大后方。 另外,法国也保留着自己在该地区的战略岛屿,主要有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和瓦利斯与富图纳。 其中新喀里多尼亚扼守着从美国到澳大利亚、从北太平洋到南极洲的海上通道,有多条海空交通干线从这里经过。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穆鲁罗瓦岛上设有法国的核试验中心,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是法国进入太空的门户。英国也保留着皮特凯恩群岛。 2.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 海上战略通道是扼守航海运输线的中继站和咽喉要道,要弄清海上战略通道的分布,应首先了解海上航线的状况。 目前世界主要大洋航线有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和印度洋航线,其中,太平洋航线共包括六条航线 分别是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远东—加勒比、北美东海岸航线、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远东—东南亚航线、远东—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见图2)。在这六条航线中,有四条位于南太地区。(点击放大) 3.价值重要的海峡群 海峡,是指位于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一般位于两个大陆,大陆与岛屿 或岛屿之间,它们大多比较深,水流湍急,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运输的必经之地。 年,美国海军实施“由海到陆”战略,把全球国际航行的海峡划分为相互连接、相互支援的8个区域性的由北至南的海峡群 南太平洋地区海峡群位列其中。该地区海峡群主要有托雷斯海峡、库克海峡和巴斯海峡。 4.未来的石油运输通道 当前亚太地区的新兴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欧洲国家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能源需求锐减 国际能源中心转移到了亚太地区。年,全球消费石油41.3亿吨,其中亚太地区消费13.89亿吨,占了33.6%。 全球能源消费中心的转移也会影响新的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印度、日本等亚太国家将会消耗中东、南美石油的“富余”,因此南太平洋航线未来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石油运输任务。 5.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海上通道的安全属于国家安全范畴,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国家安全及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依赖海上通道的国家,确保(单方或多方)海上通道的安全应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空间与依托。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恐怖主义、战争和动荡地区的增加,能源安全越来越依靠海上通道,海上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 而海上安全通道包括主权国家或联合国授权的国家集团通过有效手段确保海上运输安全的通畅,处理好海上突发事件,包括海上救援、海上避难等 有效反击海上犯罪,包括海盗、走私、贩毒和武器扩散等活动。目前南太地区的跨国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除此之外,考虑到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气候变化在南太地区成为重要问题。 对于太平洋岛国来说,它们未经历过工业化的阶段,因此对于全球变暖给自身所带来的影响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这些不满情绪也极易引发的动荡。 年2月,国际海事局发出警告:“恐怖分子有可能变成海盗,抢劫船只进行恐怖活动 特别是大型运输船作为他们自杀性恐怖活动的工具,企图撞击主要海港或枢纽。” 在这种情况下,南太地区的恐怖分子极易变成海盗,威胁海港或运输通道的安全。 因此,这些跨国犯罪现象和气候变化问题严重影响着南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进而对该地区的海上通道的安全也会产生影响。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历史上南太地区的殖民国家曾试图控制该地区的海上通道并维护这些通道的安全。 尽管一些岛屿或海峡不断地在大国间易手,但控制战略通道的战略考量一直未曾改变。 二战期间,日本为了建立一个太平洋帝国,曾试图控制太平洋和大洋洲岛屿。 冷战期间,美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日本、韩国结成军事战略同盟,并在关岛、夏威夷等美国海外领地上建立军事基地 对太平洋和大洋洲实施了有效的控制,阻止了苏联在这个地区建立海上影响的努力。 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南太的军事存在已经大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像英国这样的前殖民主义列强的离开以及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的地区盟国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南太地区 2南太地区海洋战略的内在驱动因素如果说控制南太地区海上战略通道是中国制定该地区海洋战略的外在因素,那么国家大战略以及地区战略则是内在驱动因素。 1.国家大战略 利德尔·哈特在年提出了大战略的概念,在他看来,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 而所谓大战略,其任务就在于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一切资源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 曾参与制定二战中美国战略计划的阿·魏德迈将军指出,大战略就是运用国家力量,以实现国家政策规定的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胡克(R.D.Hooker,Jr.)认为,简单来讲,所谓大战略就是使用力量来保证国家的安全。此外许多国家军方的条例文件正式采用了大战略的概念 如英军野战条例提出,大战略是最积极地运用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它包括运用外交、经济压力、与盟国缔结有利的条约、动员国家工业和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使用陆海空三军使之协调行动。 大战略的首要问题在于大战略的目的,也就是说,大战略为之服务的国家根本目标是大战略的头号问题,即大战略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中国在“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构想,即建党一百周年和建国一百周年两个时间段各应实现的目标。 随后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又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思想。“中国梦”的提出意味着它超越了单纯的量化指标,同每个人的奋斗和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两个一百年”构想是新时期中国的大战略。 不同领域的战略,例如海洋战略,是位于国家大战略下的分支战略。年7月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21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以及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拓展海洋战略空间、控制海上战略通道成为大国海洋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海上战略通道是地缘战略博弈的重要内容。 地缘政治研究表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格局迄今无一不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国家的命运。 由于海上战略通道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战略价值,一些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海上战略通道 如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南海以及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 一直是世界海洋强国争夺和控制的重点围绕其进行的地缘安全博弈更是从地理大发现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凭借数量众多的战略岛屿、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价值重要的海峡群以及未来的石油运输通道,南太地区应成为我国开拓海洋战略空间、控制海上战略通道的重点地区。 2.地区战略 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互动的增多,中国在南太地区的战略逐渐清晰。然而,之前的地区战略目的主要是与台湾的“支票外交”。 事实上,中国与台湾在南太的竞争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台湾为了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认可,对一些小国进行贿赂 主要以经济援助为主。除了南太的6个国家,其他还有一些非洲、拉美的国家以及加勒比的岛国,在接受了台湾的经济援助之后,对台湾进行外交承认。 但是目前的战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南太地区的国家利益不再仅仅着眼于与台湾的竞争,而转向了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阎学通认为“判断国家利益,主要依据外部环境、自身实力、科技水平和主观认识。外部环境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最大。” 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演讲时即明确指出,“大洋洲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 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新西兰时首次提出,南太平洋地区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 年3月28日,中国正式推出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其中明确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这说明中国有意让“一带一路”战略惠及到南太平洋地区,推动该地区实现区域内的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畅通和民心相通等。 “一带一路”战略如果能延伸到南太平洋地区,这将有利于践行我国的总体安全观,打造命运共同体 推动双方朝着互惠互利、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但是如果不重视该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那么中国的海洋战略很难实现。 3中国南太地区海洋战略的挑战及思路中国对海洋依赖的增长形成了21世纪强大的外交和安全挑战,对全球海洋公域的依赖正在飞速增长。 海运给中国带来了石油和其他重要的原材料,并向海外市场输送成品。因此,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经济,更广泛地来说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是世界十大海洋运输国之一,外贸对海洋运输业的依赖度为70%左右。南太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应成为中国海洋战略的重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gk/9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神贾雷德middot戴蒙德的ld
- 下一篇文章: 冰川崩塌湖泊上涨野生动植物家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