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群自由风常识
提要:本文试图从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亚当·斯密的社会观,揭示他用人性来说明社会的自然秩序的努力。斯密认为,人并非自爱的孤立个体,社会秩序并非人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源于人的社会性的本性,这就是人的同情和交换的本能。同情和交换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并产生出社会的道德准则和经济秩序。人对同情和赞许的渴望使人服从道德准则,追求财富和地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关键词:社会、人性、同情 一、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亚当·斯密 在社会理论史中,亚当·斯密的地位似乎并不显赫。虽然某些研究者把苏格兰启蒙运动(Scottishenlightenment)视为现代社会学的起源,但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弗格森和米拉而不是亚当·斯密。斯温杰伍德认为,对社会学来说,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意义在于,其中的某些思想家开始认识到社会的整体性、结构性和过程性,并能够从生产方式的历史类型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变迁,对社会进行分层分析。斯密的著作虽然同样包含这些内容,也提出了人的行动的无意后果是社会变迁的原因,但相比之下,弗格森能够抛弃斯密式的个人主义,并强调人的集体属性在社会中的作用,其思想更接近现代社会理论的观点。德朗蒂也持类似看法,认为与弗格森和米拉相比,斯密的观点更为接近霍布斯式的原子论个体主义,其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仍是受自身利益驱动的个体,而没有把社会视为一个本身具有实在性的有机整体。在他们看来,斯密在社会理论和社会学史上的地位不高,是因为他主要延续了霍布斯和洛克的个人主义传统,而较为远离把社会作为实在和整体来分析的更为“现代”的观点。 现代社会理论史的研究者持有这样的看法,正是他们“忠于”经典社会理论家思想的体现。因为马克思和涂尔干的社会理论带有强烈的批判霍布斯和洛克的个人主义理论的色彩。一般认为,英美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传统源于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哲学与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其基本观点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孤立的自利(self-interest)和自爱(self-love)的个体,这些个体能够运用理性,通过约定,相互结成契约关系,运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各自的自然权利(naturalrights), 从而实现社会秩序。在经济领域内,不懈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的引导,能够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增进社会的普遍繁荣。这样的看法受到了以马克思和涂尔干为代表的经典社会理论的强烈批判。 克拉克认为,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论证了个体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追求能够实现社会的普遍繁荣,其思想基础是启蒙运动政治思想的自由理性主义,道德和政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个体的利益。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要指出在这种社会理论预设的抽象个人背后存在着社会关系,真正的社会理论是对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交往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在马克思看来,孤立的个体并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一定的交往形式,社会的结构就是在生产中形成的不同阶级的分化和对立,不同的阶级力图通过上层建筑来维护其各自的利益。 涂尔干以另一种方式来批判原子论个体主义。他认为,自由经济学家只把社会视为个体的总和,其中的社会联系仅仅是利益联系,道德与经济完全脱离。涂尔干力图揭示,现代社会中的分工能够带来团结而不仅仅是利益交换,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在他看来,社会具有超越个人的整体性,它一方面体现为具体和可见的制度以及各种物的形式,另一方面以集体良知(collectiveconscience)的形式存在于每一个体的意识之中。以个体和分工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出现,并不是如自由主义所理解的那样,建立在某种对真正社会形态的洞察的基础上,而是社会整体团结形式的自然转变,个人主义思想正是集体良知的体现。马克思和涂尔干都试图说明,社会并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孤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具有实在性的整体,有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个体的性质取决于他在社会关系和结构中的位置,或者是对社会整体性质的体现。个体由社会决定。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斯密在社会理论和社会学史上处于边缘地位,因为他往往被视为经典社会理论的批判对象,是从经济角度为自由主义辩护的主要人物。但事实上,斯密并非如普遍认为的那样,是霍布斯和洛克式的个人主义的赞同者,斯密的社会观也决非原子论个体主义,在他看来,虽然社会是个体的结合,但人并不仅仅是自爱的个体,虽然自爱是人性的重要原则,但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人性原则,人与人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社会的秩序就源于这样的联系,它是自然(Nature)的安排,而非人为的理性设计的结果。 二、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中的社会秩序问题 在《人性论》(ATreatiseofHumanNature)第三卷中,休谟把德性划分为人为德性(artificialvirtue)和自然德性(naturalvirtue)两类,正义(justice)、贞操与淑德属于人为德性,而其他德性则属于自然德性。人为德性指最初源于人的设计和计划,而后才受到赞许的德性;自然德性就是不借助思考和反思,源于人性中的初始原则,直接为人所赞许的德性。在休谟看来,正义是人的设计和发明,源于人的约定(convention)。这种约定是一种对共同利益的普遍感觉(generalsenseof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贵州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tq/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