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这是一篇有关回忆、有关青春、有关成长、有关音乐的文章。我早就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录当年那些听歌的日子。以及与歌有关的人与故事。早期我不爱听粤语歌,直到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出现,还有听这首歌、学这首歌,在卡拉OK第一次用粤语唱这首歌。此后,这首歌成了我在歌厅的保留曲目。当然,有关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大伙去猜吧。言归正传。10岁左右的时候,就听邻居大孩子们说,台湾有个叫邓丽君的,那声音太“甜蜜蜜”了,歌也好听,再一细打听,原来他们都是偷拿大人的半导体,搜X台搜这种迷人的“靡靡之音”。我也搜过,频率太难找了,一般那种很小的半导体根本搜不到,大的搜到的也是杂音多,而且频率很不稳定,稍微动一下就“消失”了,调台的手法特别讲究。那时候因为经常摆弄半导体收音机,对里面的构造也熟悉了,偶尔还能自己动手修修。还曾通过收音机用耳朵“收看”《射雕英雄传》《武则天》《绝代双骄》等等,《铁血丹心》的片头曲一响,热血沸腾。年,录音机开始盛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长头发的青年人,三五成群,穿喇叭裤,留着小胡子,手里拎着、肩上扛着小方盒样的双喇叭立体声录音机,放的歌曲,有《阿里巴巴》《成吉思汗》,听多了我也能哼几句,但不太喜欢。可对那立体声的“盒子”感了兴趣。我鼓动着爸爸咱家也买一台。爸爸没吭声。那会儿妈妈喜欢听朱明瑛的歌,我就转而去鼓动妈妈。没想到,他们一商量,竟然同意了。我们家买的录音机,真是大,木质的外壳,四喇叭,带收音机,功能强大。但等买回家后,才得知又开始流行双卡录音机了,可以用空白磁带录制原声磁带。节省成本,多好的事儿,可惜了,咱买过了,也用上了,没法儿换了。而且双卡录音机那时挺贵的,一般家庭不会为此大把烧钱的。后来得知一亲戚家有双卡录音机,曾带去借来的原声磁带,复制了许多歌曲,有好多译制片的插曲,比如《佐罗》《追捕》《桥》《沸腾的生活》《人证》的草帽歌,《蒲田进行曲》《狐狸的故事》等等。双卡录音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一盒磁带只录一首歌,“单曲循环”。我家买的第一盒磁带是朱明瑛的《回娘家》,就是那个“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磁带是我和妈妈、姐姐到四牌楼的百货大楼买的。当时,《回娘家》放在柜台的第一排,很好找,我顺势往下,朝第三排瞅了一眼——白色的壳子上有一位长发的男的,还是女的?认不出,封面上印着《燃烧爱情》,很精致的磁带封面设计,歌者写着繁体的“齐秦”二字,头像也年轻俊俏,穿着时尚,和我眼里的年轻人穿着完全不一样,尽管那时根本不懂什么是时尚,觉得《回娘家》已经很好了,但我觉得和陌生的“齐秦”一定有缘。我还让店员把《燃烧爱情》拿出来,在手里翻看了一下,价格竟然是26块9。我惊了几滴汗下来,那时候,爸妈的工资也就每月一百多块吧。我一个月的零花钱也就三两块吧,平时连普通的自动铅笔都舍不得买。“齐秦”这两个字,如遥不可及的外星人一般,在我脑海里驻扎。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进口啦、通商啦,开放啦,完全没有概念。我只知道,好东西,一定是贵的!是需要珍藏的!若干年后,我咬着牙,用攒了很久的钱,买下《燃烧爱情》时,内心既有担忧又很窃喜与自豪,别人没有嘛,但宝贝是要保护好,那时根本不敢多听,感觉听一遍,磁带的磁条上就会磨损很多,有时一首歌偶尔出现非常短暂的停顿或中断,我都紧张地倒带重播,害怕是不是真的出现损伤了。直到现在,这盒《燃烧爱情》还放在我的书架里珍藏着,尽管早已没有了录音机,它已然成为一个贵重的记载回忆与时光的艺术品了。年的某个时段,一下火了一个叫张行的人,《小秘密》《迟到》《告诉我》《一条路》……朗朗上口,好听易学,流行元素很丰富,也很接地气。我还是买不起,只能借,但很难借。好像是姐姐找他的同学借到了——长大后才意识到美女想要借东西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借,也只能听几天,显然是不解馋的。如果有双卡录音机就不一样,可以翻录。唉!就这样吧,听多了也不行,爸妈会叨唠的,影响学习做功课呀!听张行听了两年时间吧,有点审美疲劳了。可那时市面上就流行他的歌,没办法。再后来,他出事进去了,街头巷尾一下安静了许多。年后期,听大孩子说,台湾有个叫罗大佑的,大学校园里很流行他的歌。我没听过,也没在百货大楼里找到有关他的磁带信息,市面上根本没有,大陆的音乐公司没出,也没有海外的引进版,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他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是那么得传奇。此专辑曾入选台湾流行音乐新百大专辑(~)第一名,其中最出名的要数《童年》《光阴的故事》《乡愁四韵》《蒲公英》了。而且他的歌曲思想内涵已经超越了普通流行歌曲的藩篱。我的印象里,第一次见罗大佑的专辑是上高中时,有位卢同学拿来一张引进版的《青春舞曲》炫耀。我一脸的嫉妒羡慕。此同学,还有后话……年,终于听到不一样的流行音乐——崔健的摇滚专辑《一无所有》。据说,当年罗大佑对自己的声线不自信,只创作但不唱,可听了崔健那个性的破锣嗓音后,说“他这个……都能唱,那我也能唱”。这只是传闻没有考究,兹当笑谈吧。我那时还是以听漂亮的嗓音为主。比如刘欢,他那时还是学法语的大学生,参加全国歌唱比赛,唱了一首《大约在冬季》,惊人的唱腔,动人的歌曲,百听不厌。还有他最出名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在我心中,他就是“歌神”。不过,那年比赛,出了个冠军叫陈汝佳,哇塞,他的真假音,绝了,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音乐元素“精彩”得无与伦比。14岁的我怎么可能知道,《大约在冬季》《外面的世界》都出自台湾那个叫齐秦的俊郎青年,是他作词作曲首唱的,而且还能和年在百货大楼的那场邂逅牵连上。当我知道后猛然醒悟,再去百货大楼早已不见那盒引进版的《燃烧爱情》了。我很后悔为何当初没有咬牙坚持存几个月的零用钱,或者和姐姐商量,借点儿一起买了它。估计还是不敢吧,要让爸妈知道这么干,后果很严重的。那个阶段我还要准备中考,哪有时间去听歌,还买这么天价的原版进口磁带,简直是妄想、找骂的节奏。可不管怎样,中考后我弥补了这个遗憾。可当初从百货大楼出来的那个模样,是如此得颓废、难过、后悔。难忘终生。年,对于喜欢港台流行音乐的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齐秦《狼》的横空出世,他的形象,他的声音,他的创作,是极具代表性的。他颠覆了我们内地人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因为有了录音机,立体声的,知道了吉他弹唱,还有效果器,音乐的质感和丰富度,以及歌曲的韵味,都是第一次遇见。齐秦的音乐,可以说是内地流行音乐原创的启蒙。这张神奇的专辑,加上亲民的价格,让拥趸们爱不释手。可那时,我还是买不起,瞧瞧我有多穷!有个很要好的小学同学,他叫田路,不仅借给我《狼》,同时还借给我一盒翻录的《燃烧爱情》(音质不算好,可能翻录N次了)。想想吧,那个暑期,中考结束的我天天抱着“狼”内心激荡着“燃烧爱情”。当然,我最爱齐秦的还有另外两首歌《感》《空白》。同时的下半年,《狼》的热度还在持续,大街小巷又出现了另外一个独特的有辨识度的嗓音——“请你跟我来,请你跟我来,用你的热心,奉献你自己……”对,童安格!一年让我喜欢上两个声音,两位歌者,两种创作风格,两个音乐才子,这种喜欢,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我车里永远播放的歌曲都以他们两位为主,钟爱肖战王一博的女儿都会唱《狼》《灯》,想想看,如今还有几个十多岁的孩子知道齐秦和童安格的。之后,他俩每年都出专辑,好歌一堆,比如《斗鱼》《爱情宣言》《梦开始的地方》《耶利亚女郎》等等。《斗鱼》出现在蓝立平的专辑里,是她和齐秦合唱的,想听只能被迫买她的专辑了。后来,发现蓝美人,还和童安格合作过《记忆……由爱开始》。现如今,都已过60的齐童,齐有时还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可惜老了,声线变了好多;童几乎成了隐士,基本没有动态。突然想起那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想想“消失”数十年的刘文正,可他的歌声正“如初见”。或许不打搅,就是最好的怀念。

那时候,内地音乐出版界有个怪象,借着港台歌星尚未在内地出现的原唱曲目,先来个翻唱,而且学得有模有样,甚至封面上印的名字也是相同的,不对不对,是相似的,需要仔细看才能认清真相,比如“齐泰”“苏丙”,山寨得够贼。我也上过当,比如齐泰,唱的都是齐秦没在内地出版的新歌,声线也不错,可盗得并不专业,一听就知道是假的。可假的也“好听”,因为歌是好歌,特别喜欢那首《门与窗》。《苏芮新歌》就是典型卖关子的,的确是她的新歌,但没说一定是她唱的,所以,后来,那英承认了,都是她山寨的。唱本身没错,错是错在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味道变了,久而久之就会生厌的。

年,也有两位音乐人让我惊艳,一位是费玉清,他的《一剪梅》传遍大街小巷,我曾在高一的班级联欢会上唱过,苦练了很久。另一个声音是王杰。当时还没有内地音像公司出版他的专辑,还是引进版,《一场游戏一场梦》,暗红的封面,藏着一双忧郁的眼睛,很刺目的设计,制作精良,19块8的价格让我一时却步。不过有了《燃烧爱情》的前车之鉴,我终于咬了咬牙,坚持省下几个月的零用钱,下手了这传奇专辑,首首精彩,姐姐问我借,我还不肯呐。但又怕她告状,只好借给她。如今这盒卡带我还珍藏着,跟新的一样,歌词纸有些泛黄,但几乎没有折痕。说到费玉清,一定要说说刘文正。他的歌真的是太多了,张行出名的几首都是翻唱他的。我印象深刻的是《春夏秋冬》《梅兰梅兰我爱你》;还有一定要说说我本家的另一位歌星:费翔。年春晚,两首歌《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惊起四座。大年初一,我就冲进离家最近的音像店,抢了一盒他的《跨越四海的歌声》,那会儿还没人知道这哥们儿出过这张专辑,在音像店里无人问津。初一一过,我猜到一定断货。果然,我的话应验了。那会儿抢费翔专辑时,看到一张刘德华的引进版《回到你身边》,想买,没钱啦。后来,我专门找过费翔最早期的专辑《流连》,终于在城隍庙的一家音像店里找到了,真太神奇了!喜欢他的《呢喃》《问斜阳》。那个时期,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了,文化交流的大门也是越敞越大。很多的港台歌手,他们的专辑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记忆中,齐秦和童安格,以及王杰的专辑是必买的,还遇到了庾澄庆、周华健、姜育恒、赵传、伍思凯、高明骏、周治平、邰正宵、张洪量、黄舒骏、马兆骏、齐豫、黄莺莺、蔡琴、潘越云、张镐哲、文章、张雨生、张宇、林隆璇、郑智化、小刚、黄小琥、潘美辰、巫启贤、杨庆煌、林忆莲、陈淑桦、张清芳、辛晓琪、张惠妹等等,进而熟悉了一些优秀的创作者,比如李宗盛、娃娃、梁弘志,黄大军、小虫、杨明煌,罗大佑不用说了,还有齐豫的恩师李泰祥先生,他的《橄榄树》,刘家昌和他的《往事只能回味》《小丑》,都是传世名曲。不知还有谁记得钮大可么?他的《永远的宝贝》《不变的守候》依然在我的必听歌曲库里;《龙的传人》太过经典,不能不说,他的创作者即原唱者,一样传奇。思绪一下带到了……还有昙花一现的张洪量,我一直以为他的创作是高学养的,有气质有内涵,《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传唱度非常高,可惜,很久没再听到他的音乐了。我一度惊叹,台湾的歌者都能自己创作,那是一种自主的常态,或许也是市场生存的一种“被逼”吧。然,自己写自己唱,就是对音乐真正的尊重与发扬。中学时期有一段日子,我特别喜欢听杨庆煌的歌,《菁菁校园》《年轻的战士》《雪中情》,还有名洋,《凡夫俗子》《其实我一无所有》《偷偷地爱过》流行度很高,而他与费玉清、邓妙华、杨庆煌合作的《珍惜来临的一年》,很有味道的“新年歌”。年,我买了三盒磁带,记忆深刻:一是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张专辑一直没出内地版,原版引进的,市面上也见不到,只在城隍庙的路口见到盗版卡带,制作质量真是差到无语,可这张专辑太火了,曲曲动听,没办法拒绝,十块钱买了张“珍贵”的盗版,封面印刷,唉,全是重影,颜色失真,手感极差,好像还掉粉,歌词字小到模糊的啥也看不清,掂掂磁带,也是轻飘飘的,毛边尖锐粗糙很剌手。还好,里面的歌是原唱,翻录水平不高,但也能听。好像是听了十遍吧,就自动消声了,那种劣质的磁粉被磨损完了。只能哭笑不得。毕竟还有这十遍,常在脑海里回荡,用姐姐听英语的随身听听的,她也一样入迷。主打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非常特别的韵律,复古又时尚,古风却充满流行的精灵,音符跌宕起伏,声声抓人。我常把它和《英雄本色》列为八十年代最让我激动的时代“礼物”,前无古人,后可能也无来者了。姜育恒《驿动的心》算是第三件“礼物”。不过,这张专辑里,我个人最爱的还是《让生命等候》,有生命的哲理,有对人生的彷徨,在等待中思考前行的方向,歌曲每一节的尾音设计的很特别。这首歌让我想起齐秦的《独行》,但《独行》更为自我,对生命的意义注入成分不多。还有那首《忘不了》,真的是“忘不了”,我认真地学过每一句,包括假音的运用,唱起来……哈哈,要么很像,要么难听到哭。第二盒卡带是庾澄庆的《伤心歌手》,又是一位个性化突出的创作天才。当时并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的歌路,只是卡带的第10首歌是歌星合唱的《第一种声音》,里面有苏芮、齐豫,重要的是有童安格。那个时候,我是不会放掉可以收集到每一个他声音的机会的。果断入手。好吧,只能是《第一种声音》的单曲循环,其他的庾式唱腔,真心不习惯,不好听,还有说唱类的,哎哟,就是说话么,算什么歌。其实,我哪里知道,咱们哈林是华语歌坛里最前卫的歌手,词曲编曲乐器和声,还有抒情、摇滚、嘻哈、说唱、蓝调样样精通。音乐顽童,可不是浪得虚名啊。要知道那是年出版的专辑,内地大概是年左右引进发行的,我是在长江路合肥九中对面的一个很不起眼的音像店里淘到的。当初犹豫了一阵子,进出小店好几次,最终冲着《第一种声音》买了,可听不懂他个人的音乐表达,沙哑的声音也很奇怪,与高亮的齐秦、清澈的周华健、高亢的赵传、宽广的童安格,有很大的落差。可第二年,年庾澄庆最著名的《让我一次爱个够》发行,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的音域是多元化的,元素太多,创作力怪诞,却令我十分佩服。第三张磁带是姜育恒的《什么时候》,价格接近30块的原版引进带,是卡带里的极品价了。因为之前听过同为极品的王杰那张《一场游戏一场梦》,感觉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音质特别好,录音的效果一流,没有什么损耗。也是咬咬牙果断下手。10首歌,曲风雷同,也有说唱的歌,只是惊奇竟然收录了一首齐秦创作的《过去只是一声再见》!后来不经意地数了数,齐秦和童安格为别的歌手写过不少好歌,比如《玻璃心》《别在窗前等我》《酷》《残酷的温柔》;《写不完的爱》《今生最痛的歌》《夕阳醉了》《停在我心里的温柔》……那个阶段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发现《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原装引进版,可没有果断买下,后来再想买就没有了,那种贵但绝对优质的版本也是一种稀缺物吧,藏到现在估计还能升值。不过,那时也确实没钱。记得有一次,在合肥九中对面的中菜市一家小音像店,犹豫间出手花了6块9买了盒高凌风的《青蛙高唱?爱情信号》,可只有一首《濛濛烟雨》入耳,其余感觉是拼凑的,想退换却已开封,磁带有播放过的印痕,根本不可能了。后来,我竟然把它以5块的价格“卖”给了我的同桌,还用报纸小心包好,以显重视,唉……真心对不住我的好同桌。刚刚查看QQ音乐里高凌风这张专辑,竟然发现有首《阿里巴巴》,是童安格作词作曲为他量身打造的,与陈彼得的那首唱着“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是两首歌。而《濛濛烟雨》和《第一种声音》的曲作者是张勇强,《昨夜星辰》《斜阳外》《情归何处》作曲都出自他的手,很大众化的名字,却带红了韩宝仪、高胜美、李茂山等人,八十年代的小伙伴们,一定不会陌生韩宝仪,满街都飘荡着她的《粉红色的回忆》很长时间。这一段算是小插曲,不是我要回忆的重点。年的四五月,外面路上人声鼎沸,我抱着半导体搜着台,无意间听到齐秦的那首内地从未发表过的《哑口》,只能过耳一遍,无法抢着去录音了。因为录音机在爸妈房间。那时心里这个激动呀。没过多久,我又在录音机里的收音频率中无意间收听到了齐秦的《岁月的休止符》,这是原唱,第一次听,之前似乎没听过山寨的。又一次激动,可惜一时没找到空白的磁带,无法录音,再次遗憾。又之后,听到内地某男歌手山寨了齐秦的那张《太阳雨》专辑。我心里那个憋屈呀,声线一点也不像,学的更不像。心想,为什么不引进原版的呢?若干年后,我收集到了齐秦几乎没有的专辑,算是报了那个憋屈的仇了。年轻时拉过小提琴的爸爸懂乐谱,我曾随意找来齐秦的那首《冷月》五线谱,爸爸很轻松地哼出了前奏,佩服佩服。七十年代生人的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年央视“旋转舞台”栏目播出的《潮——来自台湾的歌声》,黄莺莺的《雪在烧》(曹俊鸿作曲,我更喜欢她的《哭砂》,林秋离熊美龄夫妇创作),姜育恒的《再回首》《驿动的心》(这首歌被罗大佑评为最喜爱的两首华语歌之一,另一首是《沧海一声笑》),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还有小虎队的初啼——《青苹果乐园》,当时看的是MV,我对《驿动的心》和《我的未来不是梦》(翁孝良作曲)印象颇深。张雨生如此年轻、阳光,三只小虎过于青涩了(台湾歌坛曾出现了“猛虎队”,即印象三杰,有《亲爱的小孩》曲作者陈复明、翁孝良、曹俊鸿,个个了得,曹俊鸿与张清芳热恋了10年却分手,很遗憾,张清芳和优客李林唱过一曲有名的《出嫁》)。《潮》里有一位盲人歌手曹松章,他的一首《走出孤独》蛮触动人的。蔡琴的《人生就是戏》就像她的个性一样,自然、洒脱,很有范儿。年之后,我听歌的曲风发生的变化,齐秦、童安格、王杰依然出的专辑张张收,更偏向听一些多元化的音乐,比如英文歌、粤语歌,还有内地有创作天赋和演唱天赋人的歌。此外,我愿意收集一些群星合唱,我认为,只要是合唱,歌一定不会差,还有主题性,比如早期内地的《让世界充满爱》,港台的《东方之珠》《明天会更好》,还有纪念杨明煌的《用尽一生的爱》(这首歌本为杨明煌写给张克帆唱的,杨明煌意外去世后,与他合作过的艺人为其出了一张纪念专辑,齐唱了这首歌),滚石群星的《快乐天堂》,另外,如《相亲相爱》(飞碟群星)《如果心中有爱》《美就是心中有爱》《辉煌的日子》《爱其实并不远》,福茂群星的《用爱把世界连起来》,宝丽金群星的《永远的朋友》《风华绝代》等等。几人、两人合唱的名曲很多,我最爱听的要数三毛作词,齐豫、潘越云的那首《梦田》;还有谭咏麟和童安格的《你我之间》,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一人唱国语,一人唱粤语,乍听有点怪,细听又十分得和谐,我也是偶然得之。苏芮、虞戡平合唱的《请跟我来》,想必看过老电影《搭错车》的朋友,不会陌生,那部电影的所有插曲都成了经典,网罗的罗大佑、侯德健、梁弘志等高手创作,苏芮一亮嗓惊艳天下,个人认为其中的《是否》《变》更具特色。对不起,扯远了。合唱的作品,令人过耳不忘的还有邓妙华与谭建常合作的《心灵之约》,童安格、蔡琴演绎的《纠缠一生》,以及他和金素梅合作的《钻与石》,钮大可和赵咏华的《无奈》都是名曲;《真心英雄》《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我们》等也都难忘。第一次听粤语歌应该是年前后在录像厅看《英雄本色》,被张国荣的《当年情》所感染,随后又是他主演的《倩女幽魂》主题曲,黄霑的作品,才气逼人,灵性十足。之前很早看过张国荣主演的《鼓手》,有一曲《默默向上游》,很励志。但广东话听不懂,对作品的理解打了折扣,所以不怎么听,九十年代最疯狂的香港四大天王,其实听的也不多,除了张学友,他的国语歌还不少。比如罗大佑创作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还有童安格为他量身打造的《夕阳醉了》,都堪称完美。从张国荣到谭咏麟,再到陈百强,一首《一生何求》,竟把王杰国语原声版的《惦记这一些》给打压了下去。陈百强几乎没唱过普通话版本的歌,全是粤语,仔细听,很高级地用嗓,有贴切地把握情绪,他的快歌不多,《念亲恩》《今宵多珍重》很经典,可我偏偏喜欢《偏偏喜欢你》。许冠杰算是粤语歌第一代歌神,几乎所有作品都是自己创作,很喜欢他的《浪子心声》《是雨?是泪?》(陈哲艺金马获奖电影《热带雨》插曲),那么他和张国荣合唱的那首《沉默是金》就不用讨论了,“少年人,洒脱地做人,继续行,洒脱地做人”,一定要用粤语唱出来,才有那个味儿。所以,听谭校长的《爱在深秋》,肯定是要粤语版的,不二选择。Beyond是绕不过去的传奇组合,《光辉岁月》背后故事的震撼,黄家驹意外的悲叹,都是那个黄金时代里的咏叹调。曾为梅艳芳伴舞的草蜢组合,很受梅姐关心,他们交出的作品也不辱梅姐的提携,《半点心》至今还停留在我的音乐库里。而张国荣和梅艳芳合唱的《缘份》,是早期合唱歌曲里的典范之作。年春夏时节,我在合肥六中的后门处一个教育辅导中心上复读班,人很多,教室很挤,学习的环境不算好,不过我遇到了高中的几位同学,不同班,他们上文科班,不认识但面熟,一天,有位个子比我还高的眼镜男突然来找我,说卢同学问,你是不是有几盒磁带没还给他。我一脸蒙,好像是有这档子事……记得在高二上学期末没分班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去过卢同学的家,进他房间那才叫开眼了,书桌上,柜子里,床头的架子上挤满了磁带,很多的翻录带,都是我没见过的,比如童安格的首张专辑《想你》,文章的《古月照今尘》,齐秦的《出没》,陈百强的《深爱着你》,还有姜育恒、张学友等等的原装磁带。他说自己的一个亲戚在广州,可以搞到港台最新出版的专辑,有的是直接带过来的,有的是翻录的,质量都很好,翻录的空白带也是日本原装的TDK、SONY。我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啥都新奇,啥都感兴趣,这个看看,那个翻翻,都想要。卢同学很宝贝这些稀有物,我小心翼翼地问可能借几盒卡带去翻录,他犹豫了一会,勉强同意了,但限定数量要很快还。这个没问题。可真正的问题是,我借来了到哪里去翻录?根本找不到有双卡录音机的熟人呀!之前的那位亲戚不能老去呀。不管,先借来再说,能听几遍也是好的。后来翻录的事情拖了比较久,加下高二下分班,我去了理科班,整个高三学业都很忙,没办法碰面,所以,文章的《古月照今尘》一直没还,其他的都还了。那位高个子同学“一直”追到补习班找到我,他是卢同学的死党,背后也一直是卢同学在惦念着。我顿时体会到了“什么叫真爱”,什么是真正的磁带“收藏家”。我反而成了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憋屈!这件事我记了整整30年,前两年高中同学聚会,见到了卢同学,提到了往事,他完全不记得了。或许他往外借的磁带太多了,这样拖延还的、忘记还的、不还的,也成了一箩框的糟心事吧。不管怎样,我要感谢卢同学的收藏和他的慷慨、豁达,让我的信息源更加宽丰,收获满满,更爱流行音乐了!年上了大学后,突然对英文歌感了兴趣,什么皇后、滚石、甲壳虫、恐怖海峡、重金属基本不听,因为听不到。只能用仅有的听歌资源来固定喜欢的歌手,比如理查德?马克斯,迈克尔?鲍顿,斯汀,布莱恩?亚当斯,Babyface,莱昂尼尔?里奇,菲尔?科林斯,威猛乐队,玛丽亚?凯莉,ABBA,对,怎能少了迈克尔?杰克逊,特别是年他策划并创作的地球家园之歌《WearetheWorld》,几十位当红歌星汇集录制,第一个音符响起,便情不自禁融入其中,听了35年了,中间也有一些明星组合唱过,但还是当年他们最朴实无华的真实更为经典。之后罗大佑写出了《明天会更好》,内地的郭峰创作了《让世界充满》系列合唱作品。Babyface是全能型的音乐人,他为自己新出生的孩子写了《TheDay》,情感至真至切,会想起周华健为其子写的《亲亲我的宝贝》,父爱如此细腻伟大,感天动地。不过,爸爸说过,周华健最棒的是那首《花心》,词太好了!我爸爸是文艺爱好者,字画一流,爱唱京剧,演过戏,写过剧本、影评,唱起童安格的《耶利亚女郎》有模有样。年前后,内地的流行音乐大有火山喷发的势头。先是摇滚教父崔健的一马当先,再就是黑豹、唐朝、轮回、一九八九等乐队的崛起,南北地域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流行文化,窦唯等磨岩三杰代表了北方,还有臧天朔、许巍、沙宝亮等创作型歌手;南方则是以毛宁、李进、林依轮、陈明等等为代表,还有那英、毛阿敏、韦唯、田震等实力女将,王靖雯那时才刚刚出道。但我更喜欢有特色的歌手,比如周峰和他的《梨花又开放》,郁冬和他的《露天电影院》,刘欢不用说了,大哥级的,解晓东,那是咱合肥的骄傲,帅而且人缘好,唱歌跳舞都有特色。潘劲东的《相约》很好听,可惜了他因为打架斗殴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臧天朔的《朋友》《我祈祷》,还有后来为张艺谋《有说好好说》所写的《爱到永远》,都是好歌,也可惜曾走错了一步,影响了形象,遗憾离世。有一段时间风靡校园歌曲,高晓松、老狼、郑钧,风头正劲。我曾和友人聊过许巍和沙宝亮。我直言喜欢许巍的创作才华,他觉得此人的歌词空洞,我反驳说那是个性,他推崇沙宝亮,真正的实力派,当然,沙宝与三宝的“双宝”合力,谜之暗香,能量超群!有次听陈明的《快乐老家》,爸爸说,这歌真的很好,旋律与歌词俱佳,尤其是歌词,让人一下就想到了魂牵梦萦的老家,却又是心里的另一个“老家”——追寻快乐的源头……意境与流畅轻松的音符浑然一体。爸爸很喜欢毛宁的《涛声依旧》,“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这种时光交错的顿挫感,很迷幻也带着些许的遗憾,失之交臂。记得那时一到歌厅,和她必唱《相思风雨中》,偶尔也唱《心雨》《无言的结局》。《心雨》显示是李宗盛所创,但根本不属于他的歌路。再仔细一考究,是马兆骏写的。此人创作能力超强,但和另一位创作大神梁弘志(《但愿人长久》《读你》《恰似你的温柔》)都是英年早逝,可惜!我喜欢马兆骏的《会有那么一天》《我要的不多》。说到李宗盛,我觉得应该另起一段划重点写些文字。人们常说:少年不听李宗盛,听懂已到不惑年。他与罗大佑不同,他几乎从不写大歌,情歌为主,又以人生的说教所辅,从“小我”入手,写沧桑写遭遇写爱人写内心的独白。在歌厅我常点《凡人歌》来唱,觉得这就是写给我的,我就是“凡人”嘛!罗大佑有《恋曲》,他也会写《寂寞难耐》《爱的代价》,甚至那首超难演绎的《当爱已成往事》。他的弟子有很多,赵传、周华健、陈淑桦、辛晓琪、林忆莲等等,为他们写出了太多的名曲。早期他组建了木吉他乐队,后来还真的在工作坊一心制作独一无二的木吉他,年他和童安格合作打造了童安格最后一张专辑《青春手卷》,当时40多岁的他们,青春依然!李宗盛一直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一直做别人“生命中的精灵”。一首《山丘》写尽了他对待音乐与人生的态度。我曾点评过童安格的音乐风格:他是我认为音乐与本人真实性格最接近的,听歌如见人,他的歌和本人一样浪漫、顺畅、天真、易相处,在写歌的旋律安排上,很少用奇怪的音阶,总是很柔顺、安适。我写作此文,不为别的,只为记录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自己的一段与音乐有关的成长故事,那是世界流行音乐的一个黄金时代,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黄金时代。所有的遗憾与音乐无关,却被音乐所关照。“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这是白居易的人生低谷写照。谁没有低谷时分?然,音乐没有,与音乐有关的故事,也没有。感谢从我生命中滑过的这些美妙音符,是否也曾感动过你的经历?在那些交集的日子里,我不禁想问: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

/sf1.4

ISO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ly/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