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和林肯

美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让美国脱离英国并成功建国,成立邦联;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让美国结束分裂并完成真正统一,成立联邦。

独立战争使美国最开始的十三州摆脱了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命运,其领导者华盛顿被称为“国父”。

年,华盛顿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威克弗尔德庄园,此时距离年独立战争开始还有43年。华盛顿的父母都是英国后裔,祖上有些民望,曾有个祖先被称为“绅士”。绅士一词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骑士”发展而来。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是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又高于平民的一个封建等级阶层,像是地方上有势力的地主或退职官僚。

祖上作为地主的日子一直过得还不错,但随着英格兰清教徒革命,家庭财产逐渐败落,于是华盛顿的曾祖父约翰·华盛顿在年举家移民至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弗吉尼亚。

清教徒革命是一场英国内战,简单说下。在上一篇里面我们提到了天主教,当时天主教也从罗马传到了英国,因为天主教的巨大影响力,英国国王也依赖于罗马教廷,王权受到限制,甚至离个婚也要经过罗马天主教皇的同意。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想要和王后凯瑟琳离婚,因为王后无法再生育出男嗣。亨利和凯瑟琳总共有五个孩子,但是,那时由于医疗水平很差,除了玛丽(未来的英格兰女王——血腥玛丽),其他都早夭了。

亨利看上了王后的侍女安妮·博林,安妮不仅年轻、美丽,而且承诺亨利:我能给你生男孩。不久,她就怀上了孩子。于是亨利八世向罗马教皇提出了离婚申请,但凯瑟琳皇后可不是个普通的女人,她是西班牙王室的公主,还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查理五世的亲姑姑,她的血统甚至比亨利八世更加高贵。教皇不想得罪罗马国王,再加上天主教的教义本来就是重视婚姻、反对离婚,因此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迟迟不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申请。眼看着安妮的肚子越来越大,亨利八世最后决定在宗教方面另辟蹊径,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亨利八世在英格兰强制推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也就是安立甘教(新教),自成一派,亨利作为英国国王,被尊为宗教领袖。

事实上这一做法也顺应民心,英国百姓也苦天主教久矣。原因嘛,之前也说过,罗马天主教仗着普通百姓看不懂《圣经》,便肆意解读,十分腐败,在各个教区,传教士纳妾、宿娼、通奸、醺酒等案件层出不穷,勒索、敲诈教民的现象屡禁不止。修道院宛如妓院。有的修道院竟假造圣骨作为药物出售、图财害命:或将许多臭靴子、烂皮带、旧衣物冒充圣徒遗物,换取教民的捐赠。除却行为不端,教会还滥征税收、霸占土地,滥用司法权,而且教士阶层作为一个不事生产却享有特权的阶层,自然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英国人一直存在着反教皇、反教会的思潮。所以说,这场宗教改革,也是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高涨所推动的。

亨利八世借着民怨推动宗教改革后,和安妮·博林秘密完婚。但是安妮似乎没能兑现之前“我能生男孩”的承诺。亨利和安妮诞下一女,是为伊丽莎白(未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扶正后的安妮日渐猖狂,排场比前任王后凯瑟琳还大,有超过个仆人专职伺候,60个贵族侍女陪伴她,一直过着奢侈的生活。她手段狠辣,残酷迫害许多曾反对她成为王后的人,包括折磨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女儿玛丽,先是她的珠宝和华丽的衣服都被收走,接着她又被剥夺得几乎一无所有,所有照顾玛丽生活起居的人都被遣散了。年,在安妮的操控下,正迷恋着她的亨利八世强迫玛丽去做伊丽莎白公主的侍女,并促使议会通过了一件《继承法案》,将王位继承权全部归属给了安妮的孩子。安妮降低玛丽的身份,并从精神上折磨她,还扣减了玛丽公主身为国王长女的物质待遇,她的服装和所获得的钱财,甚至比皇室仆人还差。这样的遭遇对任何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来说,都是极度的痛苦,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玛丽拒绝承认《继承法案》,即使在写给亨利八世的信件里,她都坚持签上“玛丽公主”的署名,亨利八世对长女不合作的态度十分恼怒,当年的心肝宝贝现在成了他的死敌,在安妮·博林的挑唆下,他毫不客气地开始策划怎样处死玛丽公主,当玛丽在惊恐中患上重病以后,身为继母的安妮王后,甚至下令医生不得医治玛丽公主的病,也不允许任何人前去看望。

安妮在生下女儿伊丽莎白之后,多次怀孕但全部流产,一直未能生下都铎王朝的男性继承人,令亨利八世彻底绝望,后来亨利也对频频干政并且试图推动宗教改革朝更加激进的方向发展的安妮感到厌倦,认为她言辞尖锐、个性泼辣、野心勃勃,并不适合担任一国之母。此时的亨利又看上了一位美貌的侍女珍·西摩,一个比她更年轻美丽的女子。

对安妮不满的大臣利用了亨利厌倦安妮的心理,开始搜集证据扳倒安妮。后来,安妮·博林因为通奸叛国等18项罪名被斩首,成为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被处死的王后。

处死安妮·博林的第二天,亨利八世就和珍·西摩订婚了,这时亨利45岁,珍28岁。这次亨利八世终于得偿如愿,珍为他诞下一子,是为爱德华(未来的爱德华六世)。

亨利八世在实行宗教改革后,并没有太多的动作,其实骨子里还是个天主教徒,国家除了换了个名字,换了个领袖,并没有太大的变动,但他的儿子却笃信新教。

爱德华9岁时,亨利去世,继任的爱德华六世坚持其父亲的英国国教政策,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立誓要把英国改造成一个真正的新教国家。可惜爱德华六世年轻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他去世后,由他的姐姐玛丽一世继位,玛丽一世也是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女王。

玛丽一世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英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并且重回罗马教廷的怀抱,开始全面颠覆爱德华六世的改革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她一共烧死了名新教徒,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被后世的反对者称为“血腥玛丽”。

玛丽一世在位仅五年便因病离世,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为了巩固统治,缓和国内外的压力,女王采取了对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这一政策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但这种宗教兼容政策并没有彻底解决宗教冲突的问题,两种信仰混乱的分布在英国各地。特别是底层老百姓被这一大家子折磨的死去活来,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对立,在那个信仰大如天的年代,信仰随便换来换去人是会精神分裂的。一开始天主教传进来,大家都信;后来亨利八世创立新教,大家又得信新教;玛丽一世即位后又换成天主教,信民说让我们歇一歇行不行,玛丽说你问问我手上这40米长的大砍刀同不同意,信民说我这卧底的身份不能再隐藏下去了,我一直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信你看,我左《新约》,右《旧约》,耶稣在胸口。狗血的是,有些神职人员在信回天主教后,他们原本在新教见证下成立的婚姻关系不再被认可,原本明媒正娶的老婆也不能一起生活了,否则就属于非法同居,那时每当夜深人静,在英国的街角,不小心的话总会踩到一两对在和老婆私会的神职。

伊丽莎白上位后,信民说你让我信什么,伊丽莎白一世:大家想信什么信什么,好好相处。信民咧嘴一笑,摸摸脑瓜,你看我像是傻子吗,在这给我钓鱼执法。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好像真的没什么事,我信天主教没啥事,我那信新教的大表哥也还好好的活着。于是两种宗教都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这种怀柔政策还催生了一群以净化教会和净化自己为己任的清教徒。为什么叫清教徒,因为全名叫“清除天主教的余孽教”。其中又分为两派,温和派只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主张君主立宪,试图摆脱王权对教会的控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多次同保皇派勾结,共谋王政复辟,它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利益。另一派为激进派,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只成立联合会性质的组织;反对设立国教,不赞成教会从属于国家政权;主张共和政体,该派在长期国会中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你看,另一派的主张像不像初期的美国,邦联体制,后来清教徒被迫害,一小部分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国,接上前面的故事。

清教徒的产生实际上反映资产阶级意识的觉醒。自从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以后,英国国教成了国王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继位的英王加强了封建统治,提倡“王权神授说”,多次解散议会,大肆迫害清教徒,千方百计搜刮民财,激起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满。

由国王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王权和由清教徒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之间爆发了两次内战,后来英王战败,英国被设立为君主立宪制。

这一系列的政治和武装斗争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好,说了一大串,终于又回到了美国。“五月花号”送来了清教徒,因为清教徒革命而家道中落的华盛顿的曾祖父又来到了美国,这下组织和领导人都有了。不过这时华盛顿还小,还在玩泥巴。他家毕竟祖上有过一官半职,来了美国后还能有一大块农场,而且还有黑奴,日子过得还不错。

华盛顿玩泥巴一直玩到了15岁,一直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只在附近的教堂里学习一些知识,接受了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育,在此期间他还看了一些英国名著,对英国很是向往,准备再大一点就去英国留学,但父亲的去世让家庭陷入经济困难,只得放弃,于是华盛顿一生都没有到过欧洲。

华盛顿接着成为了一名消防队员,又做过测量师,并在他哥哥去世后继承了哥哥民兵领袖的一部分职缺,华盛顿由此成为维吉尼亚民兵的少校。当时法国和英国在争夺美洲地区的殖民地,华盛顿作为民兵领袖协助英军。维吉尼亚州的英军总督派遣华盛顿率领第一军团前往俄亥俄谷底攻击法国人,华盛顿率领军队伏击一只由法裔加拿大人组成的侦察队,在短暂的战斗后,击杀了法国指挥官,接着华盛顿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堡垒,这一事迹让华盛顿在当地成为传奇人物。但这座堡垒很快便被攻陷,他也被迫投降。在同意一年之内不返回俄亥俄谷地后,华盛顿稍后被法国人释放。

华盛顿一直渴望加入英国军队,但当时殖民地的居民都对此不感兴趣。他在年终于等到机会,当时英军发动远征,试著重新夺回俄亥俄谷地。远征行动在莫农加希拉河战役中遭受灾难性结果。相当不可思议地,华盛顿的外衣被四发子弹击穿,但他仍毫发无伤,同时在炮火中冷静地组织军队撤退。在维吉尼亚州,华盛顿成为英雄人物。

华盛顿最初军事生涯的目标是希望成为正规的英军军官而不仅是殖民地民兵的军官。但他一直未获升迁,华盛顿心灰意冷,因此他在年辞去军职,并与一名已经育有两个小孩的富有寡妇结婚,华盛顿和她一起抚养这两个小孩,之后他还抚养她的两名孙子孙女,但华盛顿从没有自己血亲的小孩。新婚后他们搬到弗农山庄居住,不仅有大片的田地,手底下还有多个黑奴,过着绅士阶级农夫和蓄奴主的生活。这个时候华盛顿27岁,已然过上了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此时的他不知道还有一场造化等着他。

现在我们把视角放大,先看下面这张图。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这块土地就告别了岁月静好,欧洲列强也开始了殖民的步伐。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先崛起的两个大国,也占据着最富饶的南美洲,当时南美洲的矿产资源更丰富,有大量的金银矿,土地肥沃,可以种植蔗糖、棉花、烟草、咖啡等等。后起的英国和法国就只能在北美洲竞争。

英法7年战争开始前,法国占领的北美殖民地比英国大多了,不过英国人控制了整片东海岸,进可攻退可守。但渐渐的法国殖民地之争开始落了下风,原因是英法对殖民地的政策不一样。

那年头从欧洲出发,坐帆船要花两个月时间才能漂过茫茫大西洋到达北美,路上很容易得个病遇个海盗晕个船给人扔海里了,去北美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才能过去,英国这边人过去了插个旗帜地就是你的,马上就是美滋滋的地主,而法国是给先过去的探险家、军官分封为庄园主,后过去的就是他们的佃农,这样法国人就不干了,亏本的买卖谁做?去的人自然就少,光年,去北美新法兰西的移民只有人,而去新英格兰的人有五万多人。

另外还有个宗教原因,法国天主教会在北美搞得比在本土还嚣张,只接受天主教移民,就更没人去了,而英国那边任由大家怎么开心怎么搞,这样一百多年下来,东边那一小块地的英国殖民地,人口和经济都超过了法国,法国人渐渐力不从心。

英国人对北美殖民地的态度是不闻不问,忙着在欧洲和法国争斗,没空操这个心管殖民地,连税都不收,爱咋滴咋滴。不过这种好日子也马上到头了。

年,英法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结束。解决了主要矛盾之后,英国开始有功夫管理北美殖民地了。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烧了天量的钱,一共烧掉了1.6亿英镑,因为有37%靠国债募款,英国国债达到了1.35亿英镑,是法国的两倍,为了还钱,英国人第一次打算向北美殖民地收税,年搞了三个税案,分别是《糖税法案》、《茶税法案》、《印花税法案》,准备向北美殖民地伸手要钱。

北美移民从来就不交税,一看宗主国要开始收税,这可不行,就上街闹事,强烈抵制,英国这边感觉闹得有点凶,怕事情搞大,只留下了茶税,其它税都废了。

为了多收茶税,英国规定先得在伦敦拍卖茶叶,再转运到北美销售,北美大量商人为了逃税,直接从荷兰搞走私,搞得风生水起,北美人喝的茶叶,90%的茶叶来自荷兰这条走私线,这就把按法律卖茶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整惨了,年年亏损,为了拉东印度公司一把,英国政府在年通过了《茶叶法案》,东印度公司在北美直销茶叶,还能全额退税,这下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比走私的茶还便宜一半,走私贩子们想不到政府下手这么狠,一时都气懵了。

走私贩子们就去买通当地报纸,说英国政府搞《茶叶法案》是为了引诱我们接受征税,以后会征更多的税,也会垄断我们的贸易,这是诱敌深入,大家不要上当。

控制了舆论就是控制了民心,媒体言论哄得北美人民一愣一愣的,一时群情激愤。

年12月,东印度公司茶叶商船达特茅斯号到波士顿停靠,茶叶走私贩亚当斯和汉考克带着60人,化妆成印第安人,摸上了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箱茶叶都倒进大海,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人感觉北美移民开始不服管教,准备要收拾他们。另一方面,北美民众也一肚子火。那时北美还是个农耕经济地区,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就像世界上其他的农业国一样,土地兼并之后导致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穷人只能当佃户。

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的时候,英国又抢来了密西西比河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大片土地。

农民们一看突然冒出来这么多新土地,大家都收拾好家当准备去那里种地。但这个时候英国人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准备把这些地分给英国国内的贵族们,所以就禁止农民进入该区域,这下把美国农民们给惹怒了。

当时英国严格限制美洲殖民地的人民搞工业,担心他们发展壮大后不好管,这就惹怒了美洲上层的工业主们。再加上工业主们没法扩大生产,也就不需要去贷款,这下把金融资本家也给惹怒了。

工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农民全都愤怒了,再加上法国被英国战败,心里自然有怨气,所以法国也一直在边上怂恿美国殖民地上的人起来反抗。

这下矛盾不可调和了,只能实打实的干一仗。英国那边调兵布将,殖民地人民也凑在一起开了个大陆会议,华盛顿因为参军时的名望被选为维吉尼亚的代表参加会议。他是唯一一个穿着军服来参加会议的代表,表示他希望带领维吉尼亚与英军开战的意愿。麻萨诸塞州的代表约翰·亚当斯推荐他担任所有殖民地的总指挥官,并称他拥有“担任军官的才能……极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质”。因为亚当斯了解到,确保南方的殖民地能与北部殖民地合作顺利组成大陆军团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荐一个南方殖民地人士担任总指挥官,而他是南方殖民地里唯一拥有实战经验的将领。于是,华盛顿在年6月15日经由大会选举成为总指挥官。

现在很多历史资料说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争取自由,说得十分光鲜动人,北美白人进攻英国人时,确实喊的也是为了自由,不过全句是这样的:

“要自由,不要印花税!”

“杀死这些英国人,夺回我们的自由!”

英国对北美移民谈不上什么狠毒的剥削,很多中文历史资料上含含糊糊说“英国加重对北美殖民地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发展到武装斗争”,但具体怎么盘剥,根本找不到史料,其实英国连收个税都费劲,北美人民(这个词只指欧洲白人移民,在他们眼里印第安人和黑人不是人)说是为了自由,主要就是为了少交点税和多争取点土地而已。

尽管美国的独立战争声称是八年抗战,不过这应该是世界上最不像战争的战争。战争前期基本上是一边倒,华盛顿被打的只剩人,都快被打哭了,军队士气十分低落,英国胜利在望。

英国当时有世界第一的工业和海军,在北美驻军3万,装备精良,而北美革命军是民兵和志愿兵临时组建的,装备破破烂烂。那时候的北美很穷很穷,而且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支持大英帝国的,内部人心不稳,队伍不好带。而且华盛顿的领兵能力也不行,在许多次决定性的战役中都犯下大错,好在他一直躲开与英军的直接冲突,避免美军决定性的战败或彻底投降,保留了一些火种。

在最困难的时候,法国在雪中拎着一块碳来了,说我给你钱,给你装备,还帮你练兵,帮助你们取得胜利。法国这么好心是有原因的,一是七年英法战争失败,法国本来就憋着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新登基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年仅21岁,小伙子血气方刚,脾气很大,眼看着法国从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被英国拉下来,这口气实在不能忍。

听说北美人民开始反抗英国,路易十六喜出望外,他要在北美拖住英国人,让英国投入到一场万里远征,消耗英国的财力,再把英国拉下来。

雄心壮志的路易十六马上派人和美国佬秘密联络,签订“有条件的防御联盟”条约,送去了大批军用物资,三年时间,一共向大陆民兵支援了万英镑军火,简直是雪中送炭。

为了扳倒英国,路易十六对华盛顿有求必应,给了军火还怕华盛顿打不过,亲派海军上将格拉塞伯爵和陆军中将罗尚博伯爵,率领12艘战列舰和5艘洋舰,加名法国士兵漂过大西洋到北美跟英国人对砍。

法国援军源源不断地到来,终于使北美战局扭转,年约克敦之战前,华盛顿的大陆军没钱发饷,十分之一的士兵兵变,还是罗尚博伯爵拿出法军军饷的一半,才稳住了美军军心,此战在海上,法国派出32艘战列舰和1.5万名海军,在陆地上,美国大陆军总共才人,法军士兵都有人,拿去轰英军要塞的门火炮,有门是法国人的。

这时在北美以外,法国、西班牙、荷兰也在暗地里反英,法国还对印度蠢蠢欲动。对于英国来说,印度是女王王冠上的宝石,资源又多人民又好统治,还有圣雄甘地在帮忙说话,不要打,都不要打,我们不要用暴力反抗,我们可以饿死自己让他们没人干活,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虽然也烦,但不像北美那么刺头,是个鞋拔子,权衡得失,英国人很快想通了,放弃北美,先管印度。

约克敦战役打完后,英军被迫退出美国,英军将领康沃利斯认为是法国人打败了他们,想向罗尚博伯爵投降,罗尚博让华盛顿去接受英军投降,华盛顿表示自己没这个脸,叫林肯少将受的降。

约克敦大捷基本奠定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今天的美国诞生于此,但在日后的史料中,我们很少读到关于法国拉法叶侯爵、罗尚博伯爵、格拉塞伯爵三位重要人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贡献,大部分人对他们根本一无所知,大家只知道美国国父华盛顿,却并不知道真正打赢英国人的三位法国将领。

所谓的北美独立战争,其实是七年战争的延续,是法国人对英国报仇雪恨的一部分。

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人一共才花费了4亿美元,法国人则花费了13亿里弗尔,相当于亿美元,法国人的投入居然是美国人的30多倍(没办法美国太穷了)。

不幸的是,法国帮美国用力过猛,本来财政收入就不如英国,七年战争又欠了一屁股债,现在这么一搞,加剧了财政崩溃,年美国打赢独立战争,年法国就爆发了金融危机,年,金融危机又逼出了法国大革命。

可怜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好不容易间接打败了英国,争了口气,却反把自己推进了末路。路易十六在位时,博览群书并喜欢读书研究事物,他曾经指出,断头台卷刃的问题是因为刀刃不应该是弧形,而应该是三角形,怕别人不懂还亲自画了样图供参考,但是到了年1月21日,法国大革命,他被自己亲自设计的断头刀砍了头,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被执行死刑的国王。

不知道路易十六临死前,能不能想起大西洋对岸的美利坚共和国,他在那里倾尽国力击败了英国,也在那里恶化了法兰西财政,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刚才说到法国帮助美国一个是为了拖住英国,另一方面,法国也是在做投资,给美国的支援都是有偿的,想着美国击退英国后能收回利息。法国客观上给了美国这么大的帮助,美国时怎样回报法国的呢?

美国回头就给大恩人法国挖了个天坑。

美国独立后,年就跟英国签署了《杰伊条约》,迅速恢复了贸易往来,法国发生大革命后,美国以法国变成共和国为借口,将独立战争时欠法国的债务,全部赖掉不还。

别人又给钱又给枪又出兵帮你独立,现在别人落难,你第一反应是赖账?

路易十六要是泉下有灵,肯定会爬上来然后再被气死一次。

此后,法国再没有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英法争霸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出了未来第一个真正的全球第一帝国。

年,华盛顿主持在费城举行的制宪会议,随后《宪法》诞生,它的诞生标志着北美殖民地的真正独立,而华盛顿也在年经过选举团投票无异议的(获得全部的选举人票)当选总统,成为美国第一位总统,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异议投票当选的总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jd/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