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单增李斯特菌毒蘑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按致病因素分类,包括化学性的(农药、亚硝酸盐、真菌毒素等)、生物性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毒动植物的(霉变甘蔗、河豚鱼)及毒蘑菇等。 二、单增李斯特菌 它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也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季节性特点:春季可发生,而发病率在夏、秋季呈季节性增长。食品种类:主要食品有乳及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如何预防?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 三、毒蘑菇又称毒蕈 最近常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如何预防?要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吃。切记,蘑菇有风险,不要随便吃! 四、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如海虹、花蛤等)。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五、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能您小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除此之外,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尤其是碗筷、刀、案板、抹布,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它们到厨房溜达。 2.生熟分开:在储存、加工食品时,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 3.烧熟煮透: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才安全。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 牢记食品安全五要点,科学认识食品安全,为我们的身体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屏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jd/6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疫情反扑,粪水池里的三文鱼逼疯百万国人
- 下一篇文章: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内科学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