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读什么样的书或怎么样读书才可以达到理想之境界? 毫无疑问,读最好的书、读最有影响的书、读最有价值的书! 则什么是最好的书?什么是最有影响的书?什么又是最有价值的书?它们内涵、范围又是什么? 最好的书应是那些使人心静神安、气定神闲,使人心情愉快、从容生活,使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书;是那些能够净化我们的精神与灵魂而不受外物世界或恶劣环境所影响的书;是那些于乱世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社会的公平正义与人文理想,树立基本的人生信念的书;是那些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开拓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的想象力的书;是那些能够使我们进步、提升,能够使我们克服人性之中卑微与消极而达至积极与崇高的书;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行业,比如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科学、宗教、军事等的研究方面最突出的和最有价值的书;是那些历经千百年历史检验而证明其价值的书;是培氏之所谓能使我们明智、巧慧、精细、深沉、庄重、善于言辞的书;是梭罗之所谓的“古典作品”——因为这样的书“我们才有了希望,抵达天堂的希望。”一句话,是那些既有其实用价值而又可以使我们的人性、人格与品质变得高尚的书。 书籍乃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读好书可以使我们脱离愚昧而进至于文明,脱离愚蠢自私而进至于智慧良善,脱离低级庸俗而进至于高雅斯文……。 美国学者蒙塔古曾就什么是好书说:“好书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路和想像力。”并简单列举美国的几本好书,其中如马克·吐温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赫尔门·梅尔维尔《白鲸》、惠特曼之《草叶集》等;类于中国的好书则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或类于俄国如托尔斯泰、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等等文坛巨匠之书;或类于法国福楼拜、罗曼.罗兰之书;或英国莎士比亚、狄更斯之书,等等。其实,类于此,古今来的好书举不胜举,古希腊之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之书,荷马之《伊利亚特》《奥德赛》,希罗多德之《历史》等等。古中国之孔子之书、孟子之书、老子之书、庄子之书等等,古印度之《摩诃波罗多》《罗摩衍那》《沙恭达罗》等等,古日本之《日本书纪》《源氏物语》等等。均是世界上公认的好书,如果要我们开列一个书目的话,那将会很长很长。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自古至今以来的好书应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仅四库全书所列古籍三千五百余种,计十万万余字。如此浩如烟海的书籍,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完。再者,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良莠莫辨,不经过筛选又何以知其优劣?是以,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以宣扬讲授国学及传统文化为其目的,梁启超为其开列书目达一百三十余种之多,似亦过于庞大。除专门做学问、搞研究者外,普通人则遥不可及。 在此,我们只能本着以上好书的特点将中国自古以来的好书开列如左:以承载、传承、研究古典文化精神的“四书”“五经”为首;以文史兼备的史学巨著即正史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隋书》、《唐书》、《宋书》、《明史》、《清史稿》等为大纲;以别史、杂史、编年如《国语》、《吕氏春秋》、《贞观政要》等为其补充与参考;以《老子》、《庄子》《列子》《战国策》《鬼谷子》《孙膑兵法》《反经》等为修行与谋略学之参考;另有如见长于文学欣赏与评论者如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严羽《沧浪诗话》、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彪炳诗文之学;又如宋洪迈《容斋随笔》、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等,均经典之学。我们以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等将其概括。晚清曾国藩以《经史百家杂钞》将其整理、摘录,亦皇皇巨著、经典之学也。此仅就好书而言。 其次应该读最有影响的书。 所谓最有影响,当然是指那些对人类历史、社会文明与环境变迁,对人生修养与人的境界之提升,对人性、人的品质、品格之形成等等方面最有影响的书。当然,在对待此一问题上一定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 最早提出“最有影响的书”书目的是年美国学者克雷(M.Cowley)与史密斯(B.Smith)。他们以公众评选的方式评出了十二本对美国文化影响巨大的书,它们是:弗洛伊德《梦的解释》、亚当斯《爱的教育》、杜纳《美国历史上的边疆》、森摩纳《社会传统》、魏布兰《产业论》、杜威《逻辑研究》、鲍亚士《原始心灵》、贝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理察德《文学批评原理》、巴林敦《美国思想》、列宁《国家与革命》、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其中,除《梦的解析》、《国家与革命》、《西方的没落》等颇具世界影响以外,其余似全与美国或美国人有关。这个评选显然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也是以美国为中心、并且是以对美国深具影响的前提下总结的,也显然不带有普遍意义。 与此相仿或受其影响,英国学者希波(H.Shipp)于年,也评选出了十本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书。它们是:《圣经》、《古兰经》、柏拉图《理想国》、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集》、班扬《天路历程》、密尔顿《为英国人民呼吁》、达尔文《物种起源》、马克思《资本论》等。其中,除《圣经》、《神曲》、《古兰经》、《物种起源》、《资本论》以外,其余诸书则又完全带有英国人的价值观、文化精神导向,而丝毫不具有世界意义。希波的评选又明显的打上了英国人的烙印。 要说比较有全球视野与战略眼光的还要算美国人道恩斯,道恩斯教授(Dr.RobertB.Downs)于年出版《改变世界的书》(BooksthatChangedtheWorld)。道恩斯从有史以来的人类历史中,选择了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中叶出版的十六本对人类历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并对每一书籍及其作者、内容概况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等进行了评述。此书本身一经出版即成为全球畅销书目之一。道恩斯称其为“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即:马基雅佛利《君主论》、亚当·斯密《国富论》、马尔萨斯《人口论》、亨利·戴维·梭罗《不服从论》、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卡尔·马克思《资本论》、阿弗雷德·马汉《海权论》、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尼古拉·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威廉·哈维《心血运动论》、伊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查理·达尔文《物种起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等。 道恩斯教授既以“改变世界的书”进行筛选、推荐,此自是讲对以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生活等等领域的影响与改变,并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主。而深刻影响人类精神与心灵的文学作品则不在其列,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福楼拜、大仲马,泰戈尔、纪伯伦、聂鲁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马克.吐温、惠特曼等等。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被作为一部抗议种族歧视的政治著作而非以文学作品入选的。 道恩斯教授的另一个局限是:有关哲学与神学、宗教的书目也不在其列,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古希腊罗马哲人。而亚里士多德既曾为亚历山大之师又焉能不影响亚历山大征服欧、亚、非三大洲从而建立庞大帝国的雄心壮志?斯宾诺莎、维特根斯坦穷理尽性,又焉能不影响西方哲学、思想与精神?而黑格尔、康德、尼采、叔本华等,这一系列伟大的德国哲学家的绝对理念、绝对精神、超人哲学等等,不正是希特勒雅利安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源泉与精神支柱?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犹太人的灭绝政策的理论根据吗?对人类思想、精神、文化,乃至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绝非某一本书、某一类书单独使然,而哲学、神学、宗教书目显然是最具影响者,而道恩斯教授恰恰将此忽略掉了。 同时,每一本书都是在前人书籍的基础上凝结而成的,每一种精神、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文化都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精神、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而来。没有前人,即没有后人,没有前人的经验,即没有后人的成就。前人的铺垫与失败是后人成功的基础与桥梁。历史的继承性应该在此显现出来。 道恩斯教授的最大局限还在于将中国或东方书籍与中国或东方文化完全的弃置一旁,仿佛世界上没有中国与东方,没有中国与东方文化一样。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思想的结果。中国典籍如《老子》、《庄子》、《孟子》、《论语》即便完全没有影响西方,但也是对东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而《易经》则更是对东方、西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的著作。佛教典籍、禅宗典籍(详见《佛教十三经》)则几乎影响了整个的东方世界。再如日本典籍等等又何尝没有影响日本人的精神与思想?现当代日本人又何尝不是在其传统的思想、精神与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之下形成?倘若去掉东方世界,则“影响世界的书”就残缺不全、就不能成立,或者只能将其名之曰“影响西方的书”或“影响欧洲的书”而绝非“影响世界的书”。 所以,我们说“影响世界”或“影响人类”就必须站在世界或人类的角度、高度,否则,就是狭隘的,片面的,甚而至于是错误的。 道恩斯“改变世界的书”,就其内容来讲,大多专业、艰深,并非易读之物。其对于世界的“影响”与“改变”主要源于其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精神,源于其对于一代人类精神文化中必须面对的某些重大问题的思索与诠释,源于其对于一个伟大时代的心灵与精神的深深的震撼。 道恩斯“改变世界的书”,仅只代表作者本人的一家之言。由于作者的选取标准不同,故其所选也并非一定都是好书,而只是曾对近代人类历史的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书。 此就最有影响的书而言。 最后就是,应该读最有价值的书。 所谓“最有价值的书”则显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即每个人、团体、组织,可能会因其思想、文化、精神、价值观之不同而认识各异。学者有学者的价值、伟人有伟人的价值、江湖术士则有江湖术士的价值,有阳春白雪,有下里巴人,价值观之不同,其对于“最有价值”之认知自也各异。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何以故?——因为读书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怀抱着自我价值实现的野心,而当其对象或环境或朋友不能使自己达到或有碍于自己人生价值实现时,往往会及时调整或背弃环境等,因而成为常人心目中的“负心”。而屠狗之人则要简单的多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幻想、抱负、野心等等,他们往往依靠环境而生存,不能与时俱进,换句话说,他们的价值与野心或抱负与环境、朋友有极密切之关系,他们的价值实现在仗义二字上或在朋友身上,相比较而言,读书人的价值实现则在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不在仗义二字上。 这是价值观与价值取向相异的结果,而并非简单的以仗义或负心能够概括。 所以,比如文人,其眼中最有价值者莫如《荷马史诗》、《神曲》、《浮士德》,莫如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司汤达、维克多.雨果、托尔斯泰、果戈里、泰戈尔、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及米兰.昆德拉之书。 比如哲人,其眼中最有价值者则莫如伊索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莫如黑格尔、康德、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萨特、伯特兰.罗素等等之书。 比如经济家,其眼中最有价值者则莫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马克斯.韦伯等等之书。 比如历史家,则莫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塔西佗、司马迁、班固、司马光,李约瑟、费正清等等。 比如历史哲学家,则莫如黑格尔、汤因比、斯本格勒等等。比如教育与人生的哲学,则莫如卡耐基论人性、莫如葛拉西安之《英雄书》《智慧书》等等。 比如军事与兵法,则莫如《孙子兵法》、《武经七书》、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雷纳图斯《罗马兵法》、马基雅佛利《兵法》、宫本武藏《五轮书》等等。 比如英雄与伟人传记,则莫如卡莱尔之《论英雄与英雄崇拜》,莫如《拿破仑大传》、《凯撒传》、《林肯传》、《华盛顿传》、《罗马十二帝王传》,莫如《富兰克林自传》、《洛克菲勒传》、《乔布斯传》等。 比如管理家,其眼中最有价值者则莫如杰克.韦尔奇《赢》、詹姆士.库泽斯《领导力》、拉姆.查兰《执行》等。 比如早期教育,卡尔威特之《卡尔威特的教育》、塞德兹之《俗物与天才》、怀特海之《教育的目的》等等。 再比如研究日本人及日本问题之书如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福泽渝吉的《文明论概略》、戴季陶的《日本人》、克里斯托弗的《日本精神》等等。 再比如研究中国人及中国问题之书如林语堂的《中国人》、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阿瑟.斯密斯《中国人的脸谱》、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等等。 再比如近现代以来,中国学贯中西的学问大家如钱钟书之《围城》、《管锥编》、《谈艺录》,朱光潜之《西方美学史》《美学文集》等,以及陈寅恪之书、梁任公之书、鲁迅之书、冯友兰之书,等等,皆经典之学。 同时,价值还与时代、环境、历史文化之不同而各异。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价值不同,古代与近现代价值不同,现当代与未来时代自也价值不同。故也影响其对“最有价值之书”的认识。 同样,不同的环境其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北方人有北方人的价值观,南方人有南方人的价值观,东方人有东方人的价值观,西方人则有西方人的价值观。环境之不同决定了其对于价值与理想的追求不同,同时也决定其对“最有价值之书”的判断与选择之不同。 最后,历史文化之不同,乃是其价值追求不同的深层次原因。个人、民族、国家无不生活于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影响之下,这个传承与影响,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趋向、人生哲学,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对于“最有价值的书”的判断与选择。 (作者系陕西汉中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汉中市委党校法学室主任、历史学副教授) 喜欢此文请点赞留言,欢迎转载,感谢光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ms/95.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广阔天地中追寻自我
- 下一篇文章: 知识宝库见识一下各国皇室和总统都住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