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良一个税收专栏作家的斯文蕴藉
李胜良:一个税收专栏作家的斯文蕴藉 ——来自一家税刊的访谈实录 刊:十分高兴您接受我们的约请,为我们刚刚实现了国地税合作的税刊撰写卷首。您的税收随笔,学养丰赡,左右逢源,颇是大家茶余饭后的品读佳什。我想代表我们的刊物问您几个问题,以增进读者对您的了解。 李:接到您的约稿我也是喜出望外。年我曾经到过贵地,对这个边域城市的印象很深。我写过几个关于内蒙的税收史地小品,就与那次旅行带给我的好感快感灵感有关。我写过好多年的税收文化专栏,还是第一次胆敢触碰集束性的“卷首”栏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期望我们的合作无碍。 先提供一个了无文采的简介吧:李胜良,书斋号“渥庐”。年生于河北清苑,年、年两度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修财税之学。现供职于河北省地税局科研所,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著有《纳税人行为解析》《发票撷趣》《税收脉络》《大任斯人》《税道长安》《曹钦白评传》《税收地理札记》《税韵书香》《税痛诗骚》《晋察冀边区税收踏访记》。年以来发表各类涉税文字余篇。先后在十几家税刊承写个人税收文化专栏。年策划出版《税坛作家谱》。 刊:年4月,你与中国税务出版社策划出版了《税坛作家谱》并厕身其间。我注意到,您的入谱作品并非传统界面下强调“生动形象”诉求的文学品类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请问您如何认识“作家”这一概念? 李:是的,我的入谱作品是一篇历史散文、一篇人物评传,算不得传统或狭义范畴的文学作品。而且,我本来一直的自命定位是税收学者,是因为年受约创作《税道长安》时开始有意识注重文采、细节、学养、穿越、比较的“轻抒写”而导入尽可能的文学程序的。加之当时承当的许多税收文化专栏都需要运用短小而且灵动的随笔形态,这样的文学自觉便越来越明朗。策划《税坛作家谱》时本来没有亲身加入其中的预设,是出于扩张文学的体裁空间而临时以评论写手的形象滥竽充数的。毕竟,擅长于形象思维的作家们,每每疲软于最基本的逻辑思维。 如果一定要牵强地扯上关联,倒是可以与西方学界赋予写过《善与恶:税收在文明进程中的影响》的查尔斯?亚当斯(CharlesAdams)的那个“税收作家”称谓“攀比”。税收作家者,以相对亲和、流畅、深入浅出笔法、饱蘸学养气场写作税收意象的写家之谓也。而且,我自忖确实斗胆在这样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四个方面叨、盗“作家”之名并登堂于当行本色:“书评作家”——我写过几十部税收作品的书评序跋并且反响良好;“史地作家”——我发表过几百篇涉税史地作品;“评传作家”——我写过大量古今税人的评传,《大任斯人》《曹钦白评传》是其中的长篇制作;“专栏作家”——从年以来我已经担当过多家税刊多个卷标的专题写作,而“税收专栏作家”之名恰是出于某刊相赐。 手动跻身“税坛作家谱”的最直接原因,是我的“轻抒写”标的无一例外指向“税收”,这一点可以弥补税务系统内作家们纯文学作品多、涉税制作少的缺憾。我这样一个连县级作协都没有加入的文学门外汉,堪作、甘作作家“员外”。文学相别于学术,更讲究在笔法上对“服务对象”的充分尊重。在这一点上我朝乾夕惕、警觉在心。可在根本上,学术是我的根骨,文学是我的羽翼。 刊:年的税收文学形势,显见有落潮的迹象,却又有许多类如中国税务报税收文化专刊、内蒙古《蓝色高原》、西安“终南文学奖”、“税收文学”白癜风诊疗康复中科医院曝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ms/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觉得香肠派对黑暴污那你是还没看过这
- 下一篇文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