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glinzuji

杏林足迹

杏林小舟,足迹天涯

PART1

滋阴透邪、凉营泄热法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案

高某某,女,61岁,高级工程师。初诊时间:年4月8日。主诉:高热不退2周。现病史:因高热2医院,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高热不退,后确诊为“亚败”,因患者及家属拒绝用激素治疗,要求中医会诊。初诊症见:日晡开始发热,晚间10时左右达高峰,高峰体温39.6℃,至凌晨汗出较多,高热渐退,但始终未退清,最低37.5℃,每日如此。神志清醒,口渴不欲多饮,二便、饮食均正常,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PART2

辨证:邪伏阴分,热损营血。

治法:滋阴透邪,凉营泄热。

方药:青蒿12克、生鳖甲15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知母12克、水牛角片20克、白芍12克、川石斛12克。7剂。嘱先服3剂,如病情加重,停服;如热稍退,或虽无效但并无不适感,可续服其余4剂。

二诊:发热略减,最高38.8℃,汗出亦减,口渴欲饮,舌红降,中心有薄黄苔,脉细数。伏邪有外达气分之势,原法中参以清气泄热之品。

方药:青蒿12克、生鳖甲15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知母12克、生石膏40克、水牛角片15克、生甘草5克、川石斛12克、芦根30克。7剂。

三诊:热势续有下降,最高37.8℃,汗出续有减少,精神稍感倦怠,舌质红,苔薄黄欠润,脉细数。营热渐透,而津气两伤,治予清热益气生津。

方药:生石膏40克、知母12克、生甘草5克、西洋参4克、南北沙参各15克、川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7剂。

四诊:发热基本退却,最高37.2℃,汗出不多,便纳正常,精神尚可,苔薄白,根微黄欠润,脉细弱。治拟益气生津。

方药:太子参12克、南北沙参各12克、川石斛12克、知母12克、天花粉12克、玉竹12克、天麦冬各12克。7剂。

后以此法调治年余,病情稳定。

PART3

[评析]变应性亚败血症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及白细胞增多四大表现为特点,病情缠绵。该病虽以营阴不足,邪热深伏为基本病机特点,但又变证多端,时隐时现。治疗当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养阴清热为基本大法,随证灵活配伍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透表达邪、益气温阳等法;其二,发则祛邪,缓则扶正。此病例先以青蒿鳖甲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滋阴透邪,继用加减玉女煎意养阴清热,嗣进白虎加人参汤意清热生津,终以沙参麦冬汤甘寒益胃善后。如此方随证变,攻补兼进,步步为营,终起沉疴。

名医介绍:

王灿晖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随伯父学医,后师从南通名医欧阳福保先生,尽得其传。悬壶桑梓,取得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又于弱冠之龄入南京中医学院深造,后即长期在中医温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王氏毕生致力于温病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成就斐然,著述丰硕,见解独到,贡献颇多。王氏不仅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宽广而深厚,且对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亦能融会贯通,能在相当高深的层次上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各取所长,为中医温病学的理论、临床上的创新服务,给我辈后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文字编辑:扁舟

★配图:扁舟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ly/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