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

经济思想

背景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斯密的经济思想反映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斯密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与交换

1.重视分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分工能促进生产力的原因:a.工人在重复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熟练程度;b.如果工人不需要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一项工作,可以节省时间;c.分工有利于促进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机械发明。

2.斯密把分工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交换——颠倒的认识,同时,正确地指出分工的发展要受到交换范围(市场)大小的限制。

(二)货币学说

1.斯密认为货币是为了克服物物交换困难而分离出来的人人都愿意接受的一种特殊商品;

2.力图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在各种职能中,斯密重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3.对纸币的使用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纸币的数量要受到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的限制。

(三)价值理论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贡献: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并把价格同交换价值区分开。

缺陷:第一,斯密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成是价值一词的两重意义,而没有认识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商品这个范畴的两个因素;第二,忽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以没有使用价值。

2.劳动价值论及两种价值规定(此处劳动是指“支配劳动”,“购买劳动”,不同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耗费劳动”;之所以出现两种价值规定即“二元价值论”,是因为斯密不了解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缺陷:以“购买劳动”说明劳动价值论,并据此提出了自相矛盾或对立的价值规定。

“购买劳动”决定价值:a.在初期社会(即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前),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b.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商品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工资、利润和地租。

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3.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自然价格是按照市场自然率支付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总和,在这里,斯密是直接把三种收入价值论作为他分析自然价格的基础的。市场价格是商品出卖时的实际价格。

斯密同配第一样,认为商品的商品价格是以商品的自然价格为基础而变动的,指出:a.商品按自然价格出卖的价格,恰恰等于其价值,或者说,恰恰等于出售该商品的人实际上所花的费用;b.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的需求可以称为有效需求,这种需求使商品的出售得以实现;c.市场上供售量和有效需求二者的比例,使竞争在卖方或买方之间发生,从而使价格有时高于自然价格有时低于自然价格;d.市场价格还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各种偶然的变动,这些原因包括天然的、政策性的原因。

(四)分配理论

1.三大阶级的划分

斯密明确地把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

2.工资理论

2.1对工资的性质的二重认识

第一,工资是劳动的收入,由劳动决定。第二,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对应三种价值论,劳动的价格)

2.2研究了工资变动规律:把劳动价格区分为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劳动的市场价格(或称货币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格。认为劳动的价格是资本家与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结果,这种市场价格是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基础而变动的。

2.3认为工资高低常与财富是否增进相一致,一国财富增加的快慢即资本积累的速度,决定工资的水平。

3.利润理论

3.1对利润的性质的二重认识:第一,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第二,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是资本家生活费用的正当来源。

3.2研究了利润变动的趋势:认为随着社会财富从而资本的增加,加剧的竞争会使利润日益下降。

对利息范畴做了初步说明,正确地把利息看作是利润的一部分,是由利润中派生出来的收入。

资本家总收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工资、利息、利润。

4.地租理论

对地租的性质的二重认识:第一,地租是地主阶级凭借土地私有权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特殊收入;第二,把地租看成是价值的源泉。

(五)生产劳动和资本理论

1.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二重性)

二重划分标准:第一,能否为资本家生产利润。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而其他劳动,即使是对社会有益的,也是非生产劳动。(从生产关系上看问题);第二,能否生产物质产品,能够生产物质产品的是生产劳动。

2.资本理论

2.1资本的性质和分类:资本是一切能带来收入或利润的资财;把资本划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两部分。固定资本的特性是“不必经过流通,不必更换主人,即可提供收入或利润”,主要包括机器工具,营业用的不动产(如商店、工场、农舍等),土地改良费用以及人的本领。流动资本的特征是“要靠流通,靠更换主人而提供收入”,包括货币,作为生产者或商人的售卖品的食物、原材料以及制成品。

2.2资本的积累,是由于节俭。(现象性描述)

资本积累的来源是剩余价值,但是有多少能用于积累是由于节俭。

(六)国家财政和税收职能

1.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极力主张限制国家的作用,主张废除一切特殊的或限制的制度,树立起最明白而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

2.国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第一是保护社会免遭外来入侵;第二是建立司法机构;第三是建立和维护私人企业家不可能从中获得利润的公共工程和机构。

3.主张支出节俭的“廉价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公债,税收的来源不外是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斯密认为,最适合课税的是地租。

提出四项税收原则:公平、便利、确实、节省。

(七)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世界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初是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奎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斯密以自由人假设为前提,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交换倾向的。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每个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由此私密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06.2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ls/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