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原创出品

疫情没有中断唯品会的连续盈利。

北京时间5月27日,特卖电商唯品会,于美股盘前发布年一季度财报,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Q1归属股东净利润为9.亿人民币(约合1.亿美元),同比增长20.8%,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唯品会连续30个季度盈利。「盈利长跑」纪录再次刷新。

这个财报季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企业营收跌入冰点,也有企业由于「宅经济」获得发展机遇。

对于唯品会来说,一季度服装产业遇冷,也对其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需求减少和供应方受到影响,一季度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累计下降32.2%。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3.2%。

由于唯品会GMV中有70%来自于服装品类,一季度,唯品会实现营收亿元人民币(约合27亿美元),去年同期数据为亿元人民币(约合32亿美元),但今年Q1营收仍然好于华尔街预期的25.4亿美元。

不过因为市场已经有充分时间消化,且下降幅度好于此前预期,发布财报前一日唯品会股价上涨6.68%,收于每股15.98美元。财报发布当日唯品会盘前继续上涨6.38%,报17美元。

彭博跟踪的28位分析师中,有23位给予唯品会「买入」评级,4位给予「持有」评级,1位给予「卖出」评级,平均目标价为18.72美元。

去年唯品会股价大涨领跑中概股,下一步会怎么走?我们不妨从其Q1财报表现已经疫情中的特卖模式着手分析。

01财报数据简析

从主要业绩表现来看,一季度唯品会GMV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亿元人民币。此外,可能是由于高毛利的服饰品类消费受到抑制,唯品会当季毛利率19.1%,去年同期数据为20.7%。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用户方面,唯品会一季度活跃用户数为万人,基本与去年同期的万人持平,而在订单数量上则达到1.亿单,较去年同期增长4.5%。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结合GMV简单计算,唯品会Q1平均每单交易额为.5元,而去年同期的这个数据为元。不过唯品会在去年的二三季度交易额也都落在~元区间内。

考虑到一季度消费者更多待在家里,外出次数明显减少,对服装的消费热情可能会有一定程度抑制,尤其是冬装相对价格更高,各因素同时作用下订单金额出现一定降低在预期之中。而且横向来看唯品会用户消费能力仍然处在电商第一梯队。

从费用控制角度看更能说明唯品会的经营能力。

在去年四季度开始选择与顺丰合作进行物流交付后,唯品会该季度的履约费用进一步下降,达到1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7.6亿下降21%。从单均履约费用看则从去年同期的15.1元下降到了11.5元,下降24%。11.5元也是近两年以来的最低值。

市场费用上唯品会也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克制,一季度市场费用仅有4.1亿元,同比下降47%,同时也是近两年以来市场支出的最低一季。说明以服饰穿戴为核心品类的唯品会并没有在疫情中「浪费」过多弹药,经营相当务实。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这也是为什么,在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按归属股东净利润计算净利率只下降了0.5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唯品会的经营财务数据,但用户基本盘和用户质量并没有动摇,且在成本结构上保持了改善态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服饰品类消费回暖,唯品会在营收和毛利率上都有望回升。

唯品会创始人兼CEO沈亚表示五月以来看到业务正在全面复苏,并有信心继续在核心品类向消费者持续提供优质商品。二季度唯品会有望实现营收同比增长0~5%,逐步回到增长轨道。

02疫情下,特卖抗周期属性凸显

有关唯品会所处的「特卖」赛道,周天财经此前已经在《唯品会悄然站上百亿美金》等文章里有过深入分析,本文中不再过多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回顾历史,特卖零售总能够在经济下行期的时候逆势增长,显示出抗周期的韧性。

以成立于年的T.J.Maxx为例,该企业是美国最大的折扣百货公司,其所属的TJX集团在财年净销售额达到亿美元。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根据中信证券报告,TJX同店增速远远跑赢梅西百货。

由于疫情原因TJX在3月19日宣布关闭门店及线上业务,直到5月2日才陆续恢复营业。其日前发布的业绩报显示Q1销售额同比下降高达52.5%。但这并没有影响市场的一致看好——在3月受大盘影响暴跌后TJX股价迅速回升,而在十年间TJX的股价表现也要显著优于同期的标普表现。

类似的市场表现也出现在像Target还有RossStore这样主打折扣零售生意的百货公司上。

特卖的抗周期在于,即便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人们的消费需求依然存在,并且会格外青睐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而对于以服装零售为主的特卖来说,还有一重影响因素在于,疫情给供给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库存压力。

服装产业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近日对外表示预计财年净利润将同比减少40%,或面临四年来首次负增长。

GAP在3月份宣布将在两年内减少全球超过家门店,转而争取将线上零售额的占比提升至40%。

这一方面说明疫情对服装品牌造成的影响比很多人预想的还要严重,一些大品牌也面临经营危机,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这种冲击,品牌商们对于线上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了解,开始发生结构性地调整转移。即便是疫情结束之后,这种对线上的建设也会仍然保持。

国内来看,实际上在疫情之前鞋服生产行业就已经进入到一个缓慢下行周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1~6月纺织服装与服饰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也是该数据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疫情则大大加剧了这一趋势。

线下零售长达半年的冰冻造成了大量的尾货积压,处理掉这些商品,清出库存,回笼资金,是服装企业们眼下必须解决的课题。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唯品会是此时服装产业自救必须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而对于深耕特卖电商,对控货有长期建设的唯品会来说,有望在供应商谈判中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成本优势体现到消费者一端,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唯品会的「低价好货」品牌认知。

而这些利好因素,都有望长期发挥作用。

03战略定力有助于规模化盈利

周天财经在对企业分析时反复提到,企业在明确战略后保持定力格外重要。

因为一家公司能够调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其内在禀赋又往往在成立的早期阶段就已经显露了苗头。因此,抓住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主线,把业务做精做深,能够帮助企业有更强的经营壁垒,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唯品会在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上市早期的「妖股」阶段,以及平台化和多元业务的试水,在年下半年开始重新明确以「特卖」业务为中心。

在此之后,唯品会无论是在产品营销策略,加强B端控货,进军线下奥莱,还是放下自建物流等动作上,外界也都能清晰感受到,唯品会的战略落到了实处,围绕特卖一步步构建起了企业经营的护城河。

过去一年多股价的迅速攀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就像雪球创始人方三文在雪球社区上评价的那样,「唯品会是一个能够持续规模化盈利的电商公司,所谓『市值增长』只是盈利的一个结果」。

现在由于疫情原因,大环境在短期内发生了不小变化,但是对唯品会来说,其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服饰零售市场正在回暖,即便没有「报复性消费」,消费者也会对「好牌子折扣价」的特卖模式更加青睐。

而从短期价值来看,唯品会目前的市场表现也很可能被低估了。我们选取适用于销售收入较为稳定企业的市销率(P/Sratio)作为衡量指标,唯品会目前市销率为0.78。

作为对比,主打线下的折扣零售商TJX市销率1.77,全美第三大折扣零售罗斯百货市销率2.46,奢侈品垂直电商Farfetch市销率3.84。而且即便和历史股价相比,唯品会相较历史高点也还有近一倍的差距。

长青企业都需要穿越周期,从这份财报来看,唯品会证明了自己有充分韧性在艰难时期保持盈利,未来「更懂商,而不是电」的唯品会还将继续稳健增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jd/1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