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种水禽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收藏版
广林小编小华:本内容为广林会议课件,征得叶老师同意转发,并备如下小华供参考。第一、关于水禽的常见疾病,可以简单按疾病分类,结合广林分类产品组合方案联合用药。1、凡是病毒性疾病,均可归类使用广林抗病毒中药产品,如荆防败毒散、清瘟败毒散、抗毒二号、抗毒素、黄卡感清、毒清、板青素、副流肽、金肽等;2、凡是细菌性疾病,均可归类使用广林产品中的黄连解毒散、白头翁散、育雏痢宝、浆杆克、杆败宁、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氟苯尼考预混剂等;3、凡是霉菌性疾病,肝胆损害疾病,均可使用克霉保肝清、肝倍舒、五脏倍健、护肝符等。第二、关于用药原则。1、保健常量1-2kg/吨,预防2kg/吨,临床2-4kg/吨,连用3-5天;2、凡是表现高死亡的,可联合广林肝倍舒、五脏倍健、克霉保肝清使用,首日或病重者加倍量;3、联合使用抗毒二号、抗毒素、黄卡感清、毒清及抗菌药,临床效果更好。第三、关于痛风。1、可以选用速效疼风消、痛风清、痛风肾康。从前置开口保健开始,可以长期添加感泰克、育雏痢宝等纯中药,也可以阶段性添加防控。第四、关于新型呼肠孤。1、可选用抗毒二号、抗毒素、黄卡感清、毒清、荆防败毒散、五脏倍健等。第五、关于黄曲霉菌毒素。1、 22种常见病目录: 1、水禽禽流感病 2、水禽呼肠孤病毒病(花肝) 3、禽安卡拉病 4、水禽坦布苏病毒 5、鹅慢性呼吸道病 6、水禽副粘病毒 7、黄曲霉毒素 8、雏鹅痛风 9、水禽大肠杆菌、浆膜炎 10、鹅小鹅瘟 11、鸭病毒性肝炎 12、蛋子瘟 13、水禽巴氏杆菌 14、番鸭三周病 15、鸭瘟 16、鹅出血性肠炎综合症 17、沙门氏杆菌病 18、圆环病毒病 19、番鸭“白肝病” 20、鹅痘 21、 1、水禽禽流感病 病原:正黏病毒、A型流感病毒 流行特点: 1、病毒易产生抗原漂移或基因突变,引起多个血清型(不低于个)。 2、发病急、死亡率极高、产蛋率下降、腺胃乳头和肌胃角膜不等器官组织,广泛性出血,胰脏坏死,急性败血症等。 3、传染性极强,常见于急性发病及传播范围广。上午正常,下午鸭鹅群发病或一夜之间大部分发病,尤其是蓝眼、虎斑心、脾坏死、肺积水病例,传播更快。出现摇头、转圈等神经症状。 4、摇头、蓝眼和转圈等神经症状,常见于慢性病例和发病中后期。 5、种鸭鹅常与蛋子瘟病并发,引发产蛋率急速下降,死亡率增高。 临床症状: 1、拉青绿色、黄色、白色奶油样稀粪(黄绿色常见)。 2、鸭鹅表现出红腮、蓝眼或流眼泪、单眼紧闭独处。 3、病鸭鹅表现体温升高、软脚、摇头、转圈、共济失调、水中打转等神经症状。 4、种鹅种鸭表现为食料减少、蓝眼、转圈、产蛋率及孵化率下降、畸形蛋和软壳蛋增多,相较之下,死亡率比肉禽较少。 剖检特征: 1、脑硬膜和脑组织充血、出血,脑硬膜表面充血出血斑块。 2、肺脏充血、出血、有胶冻样渗出物(肺脏易沉水及半湿状态)。 3、肝脏坏死斑状明显(近期较常见)。 4、胰腺充血、出血,半透明状坏死或玻璃状坏死。 5、心脏出现煮熟样或者条纹状坏死(俗称“虎斑心、牛肉干”)。 6、个别病例出现肿头,皮下有胶冻物渗出或者出血(俗称“红脖子病”)。 7、肠道、肌胃、腺胃充血出血、溃疡、鸡内金易脱落。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疫苗接种:用禽流感灭活疫苗(H5、H7、H9),肉鸭鹅:7-10天龄每羽0.6毫升(建议两个品牌厂家混合各0.3毫升/羽);18-25天(二免),用以上疫苗接种0.8-1毫升/羽。后备种鸭鹅产前再三免一次,产后半年后在接种一次,1-2毫升/羽(同上疫苗)。 2、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病毒对心脏、肝脏、肺脏等多器官的损伤;可用广林产品(抗毒二号、抗毒素、荆防败毒散、肝倍舒、清瘟败毒散、卡巴匹林)连用5-7天。 3、发病时,可用广林副流二联抗体或者高免血清,亦可用禽流感疫苗紧急接种,配合板青素、内毒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使用。 4、加强饲养管理,疫苗及时免疫,复免日龄的把控及免疫尽可能了解为当地流行疫区的型号。 2、水禽呼肠孤病毒病(花肝) 鹅常见于肝、脾、肾、肠白色坏死点 (俗称新型呼肠孤) 病原:呼肠孤病毒(免疫抑制病) 流行特点:近年呈各省多发,春东两季高发。 临床症状: 1、鹅:跛脚、单脚行走、跳动、行走困难、腹泻,以黄色白色稀粪为主;发病3-5天易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沙门氏菌、嗜血杆菌、李氏杆菌、黄曲霉毒素混感或继发,以青绿色或白绿色稀粪为主。 2、鸭:缩头、毛松、软脚、扎堆、减料、腹泻,拉黄白色稀粪。 剖检案例: 鸭呼肠孤病毒病病型 病型 易感动物 发病日龄 特征病变 肝坏死型 雏番鸭、半番鸭、 麻鸭 5-25日龄 肝布满不规则灰白色坏死点(灶) 脾坏死型 番鸭、半番鸭、 北京肉鸭、樱桃谷鸭 4-20日龄 脾变黑、变硬、 变小/大、变脆 多脏器坏死型 (白点病) 雏番鸭 7-35日龄 心脏、肝脏、脾脏、胰腺、肾脏布满灰白色坏死点 多脏器出血型 雏半番鸭、肉鸭、 麻鸭 5-15日龄 多脏器出血 ??预防和治疗: 1、鹅新型呼肠孤暂无有特效疫苗。 2、一旦发病,可以使用广林鹅呼肠安按1kg/ml注射,免疫肽斤体重/每瓶,板青素斤/每瓶,重症适当加量。 3、拌料可使用抗毒二号配合抗毒素和肝倍舒以及抗沙门氏菌或浆膜炎等抗菌药联合使用,防继发感染。 3、禽安卡拉病 病原:禽腺病毒血清4型;已知禽腺病毒病(禽安卡拉、番鸭白肝病、鸡包涵体肝炎、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火鸡出血性肠炎等)。 发病地区:年在土耳其安卡拉地区首次发现,现在多发于广东、广西、海南、山东、江苏等地区。 发病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5%~20%不等。 易感动物:多发于中大肉鸡、麻鸡、年以来,广东地区鸭和鹅亦见发生。 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常常没有先兆症状突然侧身倒地,急性死亡;慢性病例多见软脚、垂翅,拉黄白色稀粪。 特征病变:(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 心脏:心肌柔软、心包有多量淡黄色透明的渗出液 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充血、质地变脆 肺脏:充血、出血、水肿、 肾脏:肿大、苍白呈暗黄色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保肝护肾、强心利尿:治疗时可选用黄卡感清、抗毒二号、肝倍舒、广林荆防败毒散等,连用3-5天。 2、升阳固阳、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因心包积液对机体的损伤:五脏倍健、护肝符、感泰克等,连用3-5天。 3、预防可用腺病毒(安卡拉)灭活疫苗10-15日龄免疫。 4、水禽坦布苏病毒 病原:黄病毒科—坦布苏病毒 流行特点: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各日龄鸭鹅均可感染,产蛋鸭特别敏感。 发病特点:发病急、发病率高、产蛋率急性下降、死亡率低、残次率高。 临床症状: 1、发病前期:往往没有先兆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重点),精神沉郁,食料减少,甚至废食。 2、发病中期:病鸭鹅消瘦、共济失调(重点),羽毛松乱、沾水,翅膀下垂(重点),水中漂浮、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拉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产蛋率及孵化率迅速下降(重点)。 3、发病后期:运动障碍,走路不稳、腿跛、脚软、瘫痪,头向后仰,个别出现头部震颤等神经症状。 剖检特征: 产蛋禽输卵管充血、出血、蛋子充血、出血、萎缩、坏死。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预防:可用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或者活疫苗;雏鸭鹅10-15日龄,种鸭种鹅产蛋前15-20天,各接种一次。 2、提高免疫力、减少应激因素发生:可用黄病腺康每一公斤体重/毫升、板青素、免疫肽。 3、发病时可用:天麻脾康、黄卡感情、卡巴匹林、肝倍舒、抗毒二号,连用5-7天。同时使用高免精制抗体配合抗病毒药、干扰素和抗生素注射。 5、鹅慢性呼吸道病 病原:败血性支原体(霉形体)、小鹅流感(嗜血杆菌) 流行特点: 1、天气突变,低温高湿,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大均容易引发该病。 2、霉菌毒素滋生、流感嗜血杆菌、鼻窦炎都会引起该病爆发。 3、各年龄品种鹅均可发生该病。年广东地区,5-6天龄雏鹅发生该病,该病在年至今流行特别严重,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高发,特别是夏冬两季。 4、痛风后期易继发该病。 5、种鹅产蛋期遮光时易发生该病。 6、该病原耐药性特别强,很难彻底根治,天气突变容易复发。 临床症状: 1、病鹅体温升高,消瘦毛松,食料下降,精神沉郁。 2、张口呼吸,呼吸困难,湿性啰音。 3、患病初期可见病鹅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隆起的“鼓包”,触之有波动感。从鼻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后期塞满豆腐渣样渗出物。 4、产蛋率与受精率下降。 剖检特征: 1、病鹅眶下窦内充满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窦内黏膜充血,增厚,有的蓄积多量坏死性豆腐渣样渗出物。 2、气囊膜混浊、增厚,气囊膜上出现干酪样渗出物,如珠状和碟状或成堆成块。 3、气管和支气管内积聚大量粘稠黄色分泌物,甚至堵塞支气管。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发病初期,十天龄用支立净、鼻炎康、先锋七号、金肽、板青素混合注射。 2、中后期,用嗜血净、支立净、鼻炎康、先锋七号、副流肽、板青素混合注射。 3、后备种鹅及种鹅,用嗜血净、米诺康、支立净、鼻炎康、副流肽、免疫肽混合注射。 4、以上注射按实际体重用药:支立净斤体重/每瓶、鼻炎康斤体重/每瓶、先锋七号斤体重/每瓶、板青素斤体重/每瓶、金肽1ml/kg、嗜血净斤体重/每瓶、米诺康斤体重/每瓶。(已是最大治疗量,无需加量!) 6、水禽副粘病毒 病原:水禽副粘病毒,又称水禽类新城疫病,是Ⅰ型副粘病毒引起。 发病特点: 1、潜伏期3-5天,各日龄均可感染。 2、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死亡率达%,10-15日龄死亡率达90%以上。 3、种鹅种鸭,死亡率低,表现为产蛋率、孵化率下降。 4、鸡鹅鸭可互相感染。 临床症状: 1、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少,饮水增多。 2、多数拉白色水样稀粪,个别拉青色稀粪。 3、行动缓慢,不愿下水,水中漂浮。 4、成年鹅鸭将头插于翅下,口腔流出水样液体。 5、后期有摇头、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 6、种鹅鸭产蛋率下降,产畸形蛋或软壳蛋。 病理特征: 1、皮肤干燥脱水,眼球凹陷。 2、肝肿大淤血,有芝麻大或绿豆大坏死灶。 3、胰腺肿大,有灰白色半透明坏死灶。 4、腺胃和肌胃充血出血。 5、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出血。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疫苗接种:用新-流灭活疫苗,肉鹅、肉鸭:6-8天龄每羽0.3-0.5毫升,同时注射新城疫Ⅳ系2-3头份。15-20天:用新-流灭活疫苗接种0.8-1毫升/羽。养至80天龄以上的肉鹅、肉鸭,30-35天:新-流灭活疫苗接种1-1.5毫升/羽,同时注射新城疫Ⅳ系3-5头份。 2、种鹅鸭产前接种新-流或新-支-流灭活疫苗,产后半年再接种一次,每羽1.5-2毫升,同时注射新城疫Ⅳ系5头份。 3、治疗应使用抗毒二号、清瘟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抗毒素、感泰克等;注射治疗新流肽、板青素、免疫肽、先锋七号。 7、黄曲霉毒素 病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 临床症状: 1、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叫声异常; 2、啄羽、流泪、眼角发炎,严重者可见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的球状物; 3、常跛行、死前共济失调、抽搐,呼吸困难; 4、死后呈角弓反张样,皮肤、黏膜发绀,脚掌、脚趾和脚蹼有出血点。 病理特征: 1、病变主要见于肺部和气囊,见有曲霉菌菌落和大小不一的黄白色或灰白色干酪样结节; 2、病症严重者霉菌菌落和坏死结节可扩展到气管、支气管,甚至肝、心、肾、脾脏等器官;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8、雏鹅星状病毒(痛风) 病原:星状病毒 临床症状: 1、患病雏鹅关节肿胀、足趾变形、单脚跛行、行动迟缓、站立不稳; 2、精神沉郁、闭目缩颈、羽毛松乱、双翅下垂、呆立一隅、卧伏不起; 3、采食减少、饮水减少、干脚、排白色稀便,可短期大范围传播流行。 病理特征: 1、以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症状; 2、剖检可见皮下、内脏器官及关节以尿酸盐沉积,肾肿苍白,肾脏表面及肾实质呈雪花样花纹等病症。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9、水禽大肠杆菌、浆膜炎 病原: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 临床症状: 1、病禽精神倦怠、厌食、缩颈闭眼、眼鼻有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常因鼻孔分泌物干涸堵塞,引起打喷嚏,眼周围羽毛粘结成“眼圈”; 2、拉稀,粪便稀薄呈淡黄白色、绿色或黄绿色; 3、病禽脚软无力、不愿走动、伏卧、站立不稳,常用喙抵地面; 4、部分病禽出现不自主的点头、摇头、摇尾、扭颈,前仰后翻、翻到后划腿,头颈歪斜等神经症状。 病理特征: 1、广泛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其中以心包膜、肝脏表面最为显著。 2、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心外膜表面覆盖纤维性渗出物。 3、常见于四炎: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0、鹅小鹅瘟 病原:小鹅瘟病毒 临床症状: 1、最急性型:常见雏出现精神沉郁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划动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死亡,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 2、急性型: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但渴欲增强、不愿活动、出现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粪中带有纤维碎片或未消化的饲料等,临死前头多触地,两腿麻痹或抽搐。 3、亚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后期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鹅,以精神沉郁、拉稀和消瘦为主要症状,有些病鹅可以自然康复。 病理特征: 1、在小肠中、下段的空肠和回肠部能看见富有特征性的肠栓(腊肠粪)。 2、肠道黏膜明显充血、发红、肿胀、出血。 3、肝暗红色,明显缩小;胆囊明显肿大,充满深绿色胆汁;胰腺充血发红;脾脏暗红,表面可见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肾脏暗红,质脆;脑膜血管充血。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1、鸭病毒性肝炎 病原:鸭肝炎病毒 临床症状: 1、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2、病鸭初期精神委顿、废食、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不久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死前头向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两腿伸直向后张开呈特殊姿势。 病理特征: 1、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黄红色,肝脏表面大小不等的“刷状”出血斑点。 2、胆囊:肿胀、呈淡绿色、茶色或褐色。 3、脾脏:肿大、变性、呈斑驳状。 4、肾脏:肿大、出血。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2、鹅蛋子瘟 病原:大肠杆菌 临床症状: 1、易产软壳蛋、沙质蛋、畸形蛋、产蛋率、孵化率下降。 2、拉奶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粘着蛋白或蛋黄状物,个别脱肛。 3、病鹅表现不喜走动,软脚或脚向后伸展。 4、病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料减少。 病理特征: 1、主要特征为蛋子充血、出血、坏死、腐败、发臭。 2、卵泡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肝硬化、腹腔积水。 3、肠道、输卵管充血、出血。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3、水禽巴氏杆菌病 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出败) 临床症状: 1、精神委顿、尾翅下垂、停止鸣叫、呆立、行走无力、不愿下水。 2、常离群或不随群活动,少食或食欲废绝,饮水增加,口鼻流出尿液。 3、呼吸困难、不断摇头,企图甩出分泌物。 4、拉稀,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腥臭,有时混有血液。 5、有时发生关节炎、两腿酸软、瘫痪、不能走动。 6、禽霍乱多为急性,发病急,死亡快。 病理特征: 1、心内膜、心冠脂肪、心外膜出血。 2、肝脏有灰白色、针尖样、边缘整齐的坏死点。 3、十二指肠、直肠充血、出血,肠系膜脂肪出血。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4、番鸭三周病 病原:番鸭细小病毒 临床症状: 1、精神委顿、羽毛蓬松、直立、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懒于走动、不合群、对食物啄而不吃。 2、排出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常混有絮状物,并黏附于肛门周围。 3、喙端发绀,蹼间及脚趾边也有不同程度发绀。 4、呼吸用力、常蹲伏于地、张嘴呼吸、干脚、脱水。 病理特征: 1、胰腺:出血或有灰白色坏死点。 2、肠道:急性病例,呈卡他性炎症或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慢性病例,空回肠常有“腊肠样”栓塞物,又称“腊肠粪”。 3、胆囊膨大、胆汁充盈。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5、鸭瘟 病原:疱疹病毒 临床症状: 1、四个特征:肿头、两眼流泪、两脚发软、两翅下垂 2、体温升高、拉黄绿色水样稀粪。 病理特征: 1、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及坏死,坏死处呈灰绿色,夹有较坚硬的物质,剪切时发出磨沙声,95%以上的病例均有这种病变,故有诊断意义。 2、肝脏出现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点,有时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环,这种病变分布不均匀,最常见于壁面的上缘,具有诊断意义。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6、鹅出血性肠炎综合症 病原:大肠杆菌或魏氏梭菌 临床症状: 1、病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失去光泽、干脚失水、眼睛凹陷、体重减轻。 2、拉黄色、红色、褐色稀粪。 3、病鹅软脚,不愿走动。 病理特征: 1、肠道粪便似褐色、红色糠麸状,发出特殊腥臭味。 2、肠道黏膜充血、出血、溃疡、坏死,形成坏死性伪膜。 3、因毒素引起肝脏肿大、出血、淤血。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7、沙门氏杆菌病 病原:沙门氏菌 临床症状: 1、病禽精神沉郁、腿软、不愿走动、眼半闭、双翅张开或下垂、羽毛送乱、少食或不食、但渴欲增加。 2、下痢,拉黄绿色稀粪,肛门周围羽毛被稀粪粘着。 3、常有眼结膜炎、眼睑肿胀及水肿。 4、病禽颤抖、共济失调、抽搐而死,死亡呈角弓反张样。 病理特征: 1、特征病变见于肝脏和盲肠;肝脏肿胀,表面密布小的灰白色坏死灶;盲肠肿胀,呈斑驳状,内有干酪样物。 2、幼雏主要病变是卵黄吸收不全和脐炎、卵黄粘稠、色深、肝脏有淤血。 3、成年病禽病理变化包括肝硬变、胆囊炎、泄殖腔炎,母禽可有卵巢炎,公禽则有睾丸炎。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8、圆环病毒 病原:圆环病毒 临床症状: 1、主要症状为生长发育迟缓、羽毛杂乱、背部羽毛发育不良、体况不好。 病理特征: 1、感染病禽无特征临床症状和大体病变,因此,在临床上狠难进行诊断,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确诊。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9、番鸭“白肝病” 病原:禽腺病毒血清2型 临床症状: 1、病鸭表现为精神萎靡、缩头弓背、食欲减少或废绝、行动迟缓、共济失调、拉黄白色稀粪。 病理特征: 1、剖检可见肌肉苍白,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像被水泡过一样),肝脏表面有大片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灶,质地较脆;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胆汁稀薄如水,颜色变淡,有些可见点状坏死;肾脏肿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法氏囊萎缩变小。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20、鹅痘 病原:禽痘病毒 临床症状: 1、特征是在身体的无羽毛部位,如冠、肉垂、嘴角、眼皮、耳球和腿、泄殖腔及翅的内侧等部位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 病理特征: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jd/10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洋强国日不落帝国的余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