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pG书单蜜蜂的寓言
六月刊:JG的书屋 时隔三个月没有更文了,在这里向大家道声歉。可能因为毕业了,玩的比较疯吧。但是这个月的阅读任务我们还是没有落下。这次选择了小杨学校书单里的一本经济学“老书”——《蜜蜂的寓言》。也是看到她写的才发现,我俩的观点竟然如此接近! 曼德维尔曾经被人们辱骂着,年,当《蜜蜂的寓言》出第三版时,英国一个郡的地方法院还专门为此书立案,判定此书是“在扰乱社会秩序”,是一种“公害”。 (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Jason部分 在这本书中,人类社会被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蜜蜂具备人类的恶德,他们自私自利,他们虚荣伪善。尽管每只蜜蜂身上都充满丑陋,但是社会的整体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有的蜜蜂醒悟了,开始变得善良节俭,集体从繁荣走向衰落。这就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一首诗,大概讲述这些画面。当我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比较失望的,我以为传说中影响整个经济领域的著作里面会精彩绝伦,信息量很大,而一翻开却在讽刺人性,完全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可能因为读到过很多类似批判人性虚伪的文学作品,这首诗无论从文字是否优美还是内容是否新颖都称不上一部绝世佳作,我反而觉得有点趋于平庸。同时我也没读出任何经济学奥秘。所以第一感觉对我来说是失望的。 难读归难读,我读完这首诗感觉自己错过了某些作者想表达的。心存疑惑,我上网去了解这本书的背景,发布于年。我的态度发生了些许转变,如果站在当时那个年代的角度来看,“因为个人私欲所以推动社会发展”这个理论是有超前性的。他甚至早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们或多或少听说过亚当斯密著名理论“看不见的手”,市场供不应求就会物价升高就会更少人消费就会供应平衡,在简单逻辑背后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而实际上斯密在这里就是指人性的虚荣与贪婪。这些恶德是社会繁荣的能源,亚当斯密的理论就有这本书的影子。或许从这个角度我们能更好看到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力。 (图片来自网络) 奢侈会推动社会经济。“挥霍是一种高贵罪孽;而奢侈......那恶德虽说是格外荒谬万分,却在推动着贸易的车轮前进。”但我想像“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这种话是存在争议的。确实商业可以给人提供很多就业,创造很多机会,但是一波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这个步骤很难实现。财富分配不平衡导致社会不公平。在这个丑恶的蜂巢里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两极分化,一群蜜蜂可以居高临下,另一群就只得任劳任怨。从网上得知劳动分工理论,比如蜂国的国王,卫兵,皮条客,小偷等组成一个明确分工的国度。对付出劳动力却收益微薄的无产者的剥削。这些雏形都能在这本理论书里看到。这就是这本书伟大之处吧。作为对想了解经济学的人的推荐书目我觉得不为过,毕竟它的贡献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个人认为,面对现代人的阅读审美,这本书已经略显晦涩。我在各平台上看到的书评数量少之又少。确实,读到后几章已经没有什么亮点。相比起当今理论性热销书籍比如《乌合之众》,《蜜蜂的寓言》没有炸眼的理论,历史的证据,更没有生动的实验和震慑的力量。我知道这么比较是片面的,但是只能感叹时间迁移使曾经轰动一时的书逐渐褪色。无论如何,我认为大学经济课推荐这本书也是有道理的。(图片来自网络)Grace部分 迟来的六月刊和忏悔的小杨大家对不起!最近一直在期末周,时间比较仓促,也没能静下心来写书评。考试告一段落,终于有时间端起电脑,马上赶due。其实我已经写过一次书评了,这本书的书评是我本学期的马经作业之一,我也拿了不错的成绩。但我想自己当初写的也够敷衍,还是别直接搬过来,也得尽可能诚恳的写点什么。于是我又躺在床上,在窗外的一片电闪雷鸣中,慢吞吞的打字。我对经济比较陌生,之前也完全没听说过《蜜蜂的预言》。也是后来预读的时候,我才知道所谓的“曼德维尔悖论”,了解他在经济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地位。单独看这本书来说,作者并非经济学家出身,逻辑和理论不太严密,有时候也掌控不好情绪,这样看它可能算不得什么佳作。但从书中跳出来,这本中的思想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为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壮大提供了理论支撑,拓宽了研究方向,可以说转动了经济学发展的“方向盘”。毕竟是图书推的嘛,也得讲讲自己是否推荐:从学习经济学来说,这本书的理论体系不太全面,涉及到的经济只是也挺少,在现今时代也许能找到更合适的书。从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突破来说,这本书还挺有的说,甚至可以做一些对比研究:比如书中对于“蜜蜂社会败落”的描写,其内容和老子思想中的“小国寡民”基本相同,但其出现的时代先后,以及两人对其的态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这个“巧合”的产生原因就很值得探讨。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是:我在做调查时,看到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曼德维尔悖论是否无懈可击?”从经济的角度我并不理解,但我本能的认为,可能悖论本身并不重要,“能在暗流涌动的凝固中破局,引导一个领域的发展”才是这本书的经典所在。“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借用先生的几句话,现在的我们也坐在车上,但除了注视前路未知的浩浩荡荡,有时候回看也是很好的选择。记下过去的经验和规律,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尽可能在未来的火光中留下一点影子。比起一味的研究感慨,不如做个乐观的实干家;比起坚定的信奉什么,不如探求其成功方法,让自己成为成功本身。杰森方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gk/9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文明的兴起从五月花号到21世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