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审稿的时候,我被巨大的幸福感伏击,凌晨两点写下,“何德何能,得友若此。”接下来和准大学生们分享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的学长学姐,都是我的新朋旧友,部分与我私交甚深。他们正值期末季/毕业季/招生季/军训季,十分忙碌,却也纷纷拨冗供稿,而且内容翔实、态度至诚,实在感激。每篇文章角度不一,往往富有个性,有的很深入地描述了自己的专业,有的则侧重于自己大学生活的感悟,都很有启发意义。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若有疏漏处/排版别扭处等,希望可以后台告知,将尽力修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主要是通过朋友圈和同学群进行的征稿,样本选择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一些结构性缺陷。大家批判阅读、各取所需。我们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帮助到大家做好这次重要的选择。

今夜提前批报名截止,故今天出第一期“银河系专业选择指南”。拟于7月3日志愿填报截止之前再出一期。现面向学长学姐或老师读者们征稿(“谈谈自己的专业”,具体请后台联系我)。如果学弟学妹们还有其他很想了解的专业,或者其他需求,也请后台留言!

系好安全带,我们向银河进发——

Cind

#

主题

分享人

1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李倾怜(笔名)

南京大学级本科生

2

社会学

匿名北京大学级本科生

3

经济学与金融学

TheZRGuy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巴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级本科生、匿名级中上转学美本、易文卓清华大学级本科生

4

历史学

Guo中国人民大学级本科生

5

外交学

Schadenfreude外交学院级本科生

6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

匿名

北京一所大学级本科生

7

伦理学

刘昊麟中国人民大学级本科生

8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李问仁

南京大学级本科生

9

法学

Leo北京大学级本科生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

小白

四川大学级本科生

11

小语种(以德语为例)

OO

中国人民大学级本科生

12

计算机

Royyyyy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级本科生

13

临床医学八年制

柯茜

中山大学级本科生

1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马嘉祺要继续加油

湖南师范大学级本科生

1.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作者简介:

李倾怜(笔名),年毕业于长沙市长郡中学文科实验班,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担任南大招协湖南省理事长,多次参与招生工作。

(??Д?)?这里是给高三的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高三毕业生除了自己的分数以外,对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了解基本为零。必做的功课包括:

1.你的省排名:裸分,档案分(一般以全国性加分为主)。

2.你心仪的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及当年投档线分数所对应的省排名,以本省过去三年为主要参考。

3.所在分数段所有可能院校的数据。不确定分数段怎么划定的可以简单粗暴取上下十分。

4.每所院校具体的招生章程,包括专业调剂范围,可能存在的专业级差,志愿级差。

5.你的意向专业(以及可以接受的专业)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校排名,各校培养计划(如是否采取大类招生,大类分流措施等)。

6.有关专业选择,有些学校录取看档案分选专业看裸分,一定要注意!

7.部分院校省招生组有一定的专业调整权限,比如有外语保送生的院校可以承诺不录小语种,再比如理科生可以不录社科类专业,这些是招生组调整范围内的;而对热门专业的承诺,往往需要当心(如果没有高过投档线相应分数,一般是无法承诺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的)。

你要作出的选择:

最想要冲一下的院校和专业。

最差最差可以接受的院校和专业。

(要给自己划范围)

一定一定要考虑到调剂范围,非常重要。

在根据分数划定范围后,做选择时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专业、院校、地区。对于这三者的优先级,向来众口不一,由你自己权衡是最好的。这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你未来的人生规划。地域特色和硬件设施这些等关乎你个人四年校园生活的具体问题,也可以多做了解。

你可以参考谁的意见:

你比较亲密的家人、你的目标院校本科在读学长学姐的真实感受(注意,这里应当咨询的是在读的感受,而不是要宣泄个人的情感诉求。比如抱怨高考没考好,试图获取“身为优秀学生”的认同,或是对大学生活抱有焦虑,担心学业竞争,诸如此类都是过于私人化的情感诉求,不属于志愿填报的参考范围),至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试图对你指手画脚的,让他们现在就爬。

招生组最多问一下政策性的问题,比如专业培养和调剂方案,别的悠着点吧,尤其是录取线一定参考往年,招生组最会忽悠人了。“冲一冲”,很有可能实际上录不到你,调剂都是好的了,万一退档滑档都是考生哭。

多做功课,多参考些意见,志愿填报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是你自己要读四年大学,而不是你的父母或者是别的亲人去读四年大学。

我支持所有应届生在做好功课之后完全掌握选择自己志愿的权利。做属于你自己的选择。

最后是一些零散的点:

1.每年分数都有浮动,一般来说省排名(一分段表)比分数线参考性强一点。当然,不排除院校扩招的情况,需要大家自己具体了解。以湖南省年为例,人大扩招,复旦和上交取消提前批,同批次如浙南科等院校的录取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2.相应地,top级别的学校会受强基计划影响,而强基计划的基本机制属于高考前需要做的工作,在此不作赘述,主要强调几个方面:

强基计划的入围是在报名该院校该专业的学生中按照高考成绩划定,不同院校入围比例不同(主要是清北与其他院校),所以其他院校的强基入围没有太大参考性。放弃强基计划的途径是放弃校考,不影响本一批志愿填报,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院校强基计划的培养计划不同,一般归该校本科招办管,可以电话咨询本科招办,地方招生组无法解答这些问题。在参加强基计划的同时,请务必做好详尽的本一批志愿填报方案,万一强基计划没有录上,也可以正常按照本一批投档录取。强基计划录取是强制性提档,请一定考虑清楚。

3.不要盲目追求自己分数可以报到的“最好的”学校,很可能调剂去冷门专业。当然你也可以抱着转专业的心态,但是一定要提前询问好该校的转专业方案。

4.请花时间自己阅读每个学校招生宣传册上的简单政策性介绍。善用各院校官方本科招生网站。

5.不要让你的情感因素过多影响到你的志愿填报,比如高考考崩,哭一场就拉倒。不要自暴自弃,总会有适合你珍视你的院校,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都会有更好的未来。

???(?)????祝大家前程似锦!

2.社会学

匿名(北京大学级本科生)

(声明:各个学校社会学学科风格有很大不同。硬要勉强划分的话,北大社会学会更偏定性研究,在“科学-人文”的谱系中更偏后者。本人的兴趣方向在经验实证研究,所以一些讲法也未必准确,仅代表个人感受。)

相比转专业面试时的慷慨陈词,现在学了两年,自己反倒不太敢谈对社会学的认识了,应友人邀请,姑妄言之。

在现代知识体系中,社会学地位卑微不是没有道理的(咳咳),它的知识不够系统,内部观点多元,处于科学与人文的中间点,常常是哪一边都讨不着好处。它看似什么都能研究,但是又可能让人过于眼花缭乱……

以上是我刚开始真正学习社会学的感受。到现在,也不能说这些感受是错的。但是(咳咳),我觉得正因为它暧昧,它才足够有趣。我大胆地说一句,社会学的灵魂在于它根植于丰富的社会事实中的想象力,洞察社会事实中的人的精神。城乡,政府,家庭,劳动,教育,历史……我们通过观察社会事实,目睹了人的理性与焦灼、尊严与无奈如何交织在一起,尝试去理解人的行动逻辑,人们是如何在“你一拳来我一脚往”的过程中搭建并维持自己的社会关系,保持自己生命的平衡。社会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gsiduna.com/ydsdgk/9624.html